生命中不能承受之乐 对现实和人心的解析——以新世纪散文写作为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的“寻根”文学 我们的文学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图腾 持续狂欢·伦理震荡·中产趣味——对新世纪诗歌状况的一个简略考察 新世纪写意小说的诗性方式与话语转向 新世纪:前度先锋今又来 重估先锋文学的意义 “到城里去”和“底层写作” “乡下人进城”叙事与“城乡意识形态” “乡下人进城”母题的文化解读——以《柳乡长》为例 鱼在树上歌唱 我一直在想:小说还能不能写下去的问题。这话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我是很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有人说现在全国每年出版三四千部长篇小说,出滥了。还有人说受其它媒介的冲击,没人再读小说了,小说没了销路,也就没法再写。听上去普遍感到悲观。前不久看到有人在报刊上讨论“小说会不会死”的问题,很悲壮。还好,讨论来讨论去最后的结论是:小说死不了!
金仁顺近期小说解读 金仁顺喜欢在小说里拿咖啡做道具。咖啡现在已算不得小资专利,所以不能因此认为她的小说是小资情调的演绎。不过,咖啡所具有的那种混浊的颜色,清香的味道,或烫嘴或冰冷的喝法,以及咖啡馆里昏暗的光线,暧昧的气息,雅得有点俗了的背景音乐,非要在闹市当中辟出一点清静的艰难,
高君的小说及其艺术品质 高君是来自吉林的文坛新人,自从2002年发表小说以来,发表作品五十余万字,其中短篇小说《两个人》和《如花的裙子》被多家文学杂志转载和收入文集中。2000年,高君辞掉了很不错的金融工作,过起了专心创作的生活。高君说:“小说让人更能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更能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网络儿童文学的正负文化价值透视 网络儿童文学这个概念的界定现在似乎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就我们的理解,网络儿童文学似乎应该包括以下三种形态:第一种,儿童文学网站将中外传统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在网络上登录出来,供读者阅读、欣赏和评论;第二种,当代儿童文学写手乃至作家们将自己已经写作完成并发表在正式儿童文学刊物上的作品登录在网上,
新时期文学的未完成性 大约是在1992年末,北京的一批学者提出“后新时期”文学的命题,并将此命题变成了稍后在苏州大学召开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年会的主题。记得我当时在大会上有一个发言,题目是《后新时期文学的含义》,大意是说,如果人们所说的“后新时期”文学是如此这般含义,“后新时期”文学的提法就是可行的;
论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理论误区与经典问题 新时期文学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伴随着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变化,对它的文学史意义的思考也走过了一条建构、质疑、否定与重建的道路。如果从1985年唐弢先生撰写的《当代文学不宜写史》一文算起到新世纪,这条道路也已经不算太短。但是,到目前为止,学界对于新时期文学的态度依然是暖昧的。
“史诗性”与“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评估 在论及被称作“色经典”的1950~970年代中国大陆长篇小说时,许多学者指出了其对“史诗性”的追求;还有不少论者谈到了“茅盾文学奖”的史诗情结。当前文学批评界更是将是否具有史诗性、是否称得上真正的史诗,作为评估长篇小说文学价值的重要尺度。关于“眼,从其文学审美价值本身角度研究的较少。
从“外省”到“中心的边缘”——延安文艺思想与1940-1970年代的河南文学 从湖湘文化看沈从文、丁玲、周扬 20世纪80年代,经历“文化大革命”洗礼后的中国,焕发出灿烂的青春。文学界的新老作家们创作了大量感人作品,涌现了许多优秀新作家。湖南人杰地灵,近代以来,一直走在时代前列,生了不少杰出人物。在80年代这个伟大时代,湖南的作家们谱写出了壮丽诗篇,写出了大量好作品。
食指论——冰雪之路上巨大的独轮车 张洁论——蘸着胆汁写出的情感历路 论《罂粟之家》——苏童创作中的历史感与美学意味 论《伤痕》 2008将是卢新华的小说《伤痕》及以之冠名的“伤痕文学”问世30周年的日子。30年,实在是不短了,它足以令一呱呱坠地的婴孩步入“而立”的成熟年岁。30年的历史间隔,不免让人生疑:那段历史还被人们记着吗?在我们民族的生命之河中“文革”留下的伤痕是否已然痊愈?当痛楚在岁月的深巷中被尘埃遮蔽与掩盖,
《新诗发展概况》写作前后 《文艺报》的“社论”(1949-1966) 在第一次文代会结束以后。《文艺报》于1949年9月25日出版,隶属于中国文联(后归作协)。当时,中国文联与中国作协主要的工作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个是制定、发布有关文艺的方针政策,包括对一些关系到文艺“路线”的理论和政策问题的阐释。第二是总结一个时期文学创作、文艺思想的成绩和问题,需要发扬和纠正的。
《读者》神话与文化 有人戏说:甘肃就靠三个“一”立足于世:一个窟——莫高窟;一碗面——牛肉面;一本书——《读者》杂志。1981年,《读者》诞生于西北高原的城市兰州。历经25年的发展,月发行量由最初的三万册,达到今天的月平均发行量1000万册,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
铁凝创作中的自我确认之路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宇宙万物为人类的成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在人的成长历程中,你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你不可能同时朝相反的两个方向行走,面对无限的可能性,你必须做出选择。选择权便成了人之为人的核心表现,人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齐克果所理解的一个人的“成熟的时刻”,
曹文轩小说女性形象解读 曹文轩在评论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时曾写道:“女性是可爱的,尚未成熟的带着婴儿气息的女性更是可爱的。因为她们通体流露着人心所向往所喜欢的温柔、天真与纯情。她们之不成熟,她们之婴儿气息,还抑制了我们的邪恶欲念。世界仿佛因有了她们,也变得宁静了许多,圣洁了许多。
陈源斌底层关怀视角下的法制小说 小说家陈源斌是一位敏锐观照社会现实,发现改革深化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新社会矛盾的作家。他的以乡土为主的小说瞄准了法制问题,瞄准了城乡法制建设中各种缺陷和遇到的各种现象与阻力。他对社会问题、法制现象的热切追踪,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文学介入生活改变现实的实践功能,其社会问题意识和对法制建设积极关注而产生的巨大作用,自有其不可小觑的审美价值。
史铁生小说中知青文本的乡土叙事 相较于一般的知青文本将乡土最多只作为一个叙事背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却站在乡土立场上,感喟贫瘠又诗性的乡土。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没有控诉或痛斥,写了苦难,但不是习见的对自己的苦难的种种回忆,而是聚焦于下放地农民的苦难,但写来一脸的槐树花香。
文学与世情及民间性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这两句《文心雕龙·时序》篇中的名言,历来被众多文学批评家推崇备至津津乐道,其中的秘密就在于它道破了文学与世情的血缘关系。鲁迅在论及文学史的写作时,就曾主张“以时代为经”,以“文章的形式为纬”,强调节器这不只是写作体例,更涵盖研究思路,
在传统与自然中游走 静静品读赵溅球近一个时期的作品,深受到他平实朴素的画风和对艺术不懈追求的态度。传统的中国画是建立在老庄哲学的理念之中,在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思想的薰陶下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这块沃土,经数千年的发展演进而形成。又经过近百年来的种种美术思潮的荡涤,更显得雄浑高傲,博大精深。
赵溅球作品选 邱兴雄作品选
《文艺争鸣》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 编:张未民
地 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邮政编码:130021
电 话:0431-85643867
电子邮件:wyzm80@126.com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9538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031
邮发代号:12-99
单 价:13.00
定 价: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