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6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依据病情给予呼吸支持,治疗组给予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均依据病情给予外科治疗或保守治疗,连续监测两组患者脑灌注压(CPP)、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组织氧分压(PbtO2)、脑动静脉氧压差(AVDO2)及脑组织摄氧率(CERO2),比较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并对患者预后进行随访,比较患者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PP、SjvO2、PbtO2、AVDO2及CERO2无差异,治疗后6、12、24、48 h及72 h,治疗组CPP分别为(67.0±7.2)、(65.9±7.4)、(71.4±9.1)、(78.2±12.6)、(75.9±10.7)mm Hg,对照组CPP分别为(55.4±6.9)、(55.4±6.9)、(49.6±5.6)、(51.9±8.0)、(56.4±7.8)mm Hg,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组CPP高于对照组(6 h t=4.31,P=0.006;12 h t=5.25,P=0.003;24 h t=7.10,P=0.000;48 h t=10.39,P=0.000;72 h t=5.10,P=0.002),治疗组SjvO2分别为(0.48±0.11)%、(0.52±0.16)%、(0.56±0.12)%、(0.54±0.12)%、(0.58±0.14)%,对照组SjvO2分别为(0.40±0.11)%、(0.38±0.12)%、(0.36±0.14)%、(0.32±0.13)%、(0.38±0.11)%,治疗组各时间点SjvO2高于对照组(6 h t=4.28,P=0.005;12 h t=4.79,P=0.004;24 h t=4.29,P=0.005;48 h t=3.84,P=0.009;t=4.26,P=0.005),治疗组PbtO2分别为(34.7±4.0)%、(35.2±3.8)%、(37.6±3.2)%、(39.2±4.1)%、(40.6±3.7)%,对照组PbtO2分别为(31.2±3.1)%、(28.4±3.3)%、(30.6±3.6)%、(29.5±3.9)%、(33.6±4.0)%,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组PbtO2高于对照组(6 h t=4.10,P=0.009;12 h t=3.82,P=0.010;24 h t=11.03,P=0.000,48 h t=6.14,P=0.002;72 h t=3.17,P=0.012),治疗组AVDO2分别为(3.84±0.33)、(3.34±0.35)、(3.28±0.29)、(3.16±0.22)、(3.19±0.34)mm Hg,对照组AVDO2分别为(4.92±0.51)、(5.30±0.47)、(5.46±0.35)、(5.31±0.40)、(5.38±0.51)mm Hg,各时间点治疗组AVDO2低于对照组(6 h t=6.02,P=0.002;12 h t=4.06,P=0.007;24 h t=8.02,P=0.001;48 h t=4.09,P=0.008;72 h t=4.11,P=0.007)。治疗组CERO2分别为(30.1±7.6)%、(22.4±6.5)%、(21.6±5.4)%、(20.4±4.6)%、(18.2±3.7)%,对照组CERO2分别为(4.92±0.51)%、(5.30±0.47)%、(5.46±0.35)%、(5.31±0.40)%、(5.38±0.51)%,治疗组各时间点CERO2低于对照组(6 h t=3.57,P=0.011;12 h t=5.10,P=0.004;24 h t=5.20,P=0.003;48 h t=5.77,P=0.003;72 h t=6.20,P=0.002)。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073,P=0.038)。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能够改善STBI患者氧供,降低脑组织氧耗及神经损伤,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初产妇120例,按照选择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每组各60例。检测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带血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水平。结果剖宫分娩的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并无显著影响(P〉0.05)。剖宫产组IgA、CRP水平显著高于阴道分娩(P〈0.05),而IgG、IgM水平则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且剖宫产男性新生儿IgA和IgM水平明显低于女性新生儿,IgG水平则高于女性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明显的影响,但剖宫产术可导致产后出血率增加并降低新生儿免疫力。
目的探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灌流介质在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术中对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明确膨宫介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采用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膨宫介质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灌流介质生理盐水组[100 mm Hg(1 mm Hg=0.133 kPa)+0.9%生理盐水组],灌流介质5%葡萄糖组(100 mm Hg+5%葡萄组);监测手术开始前、术毕、术后1 h、术后3 h血钠、血氯、血钾、血糖、血渗透压、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肌酐及阴离子间隙等生化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膨宫介质的吸收量与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灌流介质5%葡萄糖组术后血清钠、钾、血浆渗透压、阴离子间隙、尿素氮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血糖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血清钠、尿素氮、血浆渗透压、阴离子间隙于术后1 h最低,而血糖的最高值及血钾最低值均出现在手术结束时,术后3 h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灌流介质生理盐水组血清钠、钾、血浆渗透压、阴离子间隙、尿素氮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血糖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血浆渗透压于术毕降至最低,血糖与术后3 h升至最高,血清钠、血钾于术后3 h降至最低,其他指标手术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选择电解质介质灌流的宫腔镜手术,对维持机体血生化指标的稳定效果优于非电解质介质。宫腔镜手术后机体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血钠水平明显降低,其变化均于术后12 h恢复正常。术中术后严密监测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宫腔镜手术成功与安全的关键。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方法选择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将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贝那普利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显效率达56.25%,总有效率达93.75%,对照组的显效率达40.00%,总有效率达70.00%,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FBG、2 h PBG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不同时间点的FBG、2 h P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UAER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3、6、12个月UAER水平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cr水平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Scr水平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3、6、12个月Scr水平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好,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能减少尿蛋白的排泄,从而起到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