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审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准程序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于2004年在我国成为宪法原则,并将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各个领域推动和发展人权事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核心内涵是尊重人的人格尊严,保障任何人受到人的待遇。保障人权的主要义务主体实质上是政府,因此,要求国家程序规则下运行。实现宪政目标下的中国行政法治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颁布了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这为我国政府行为法律化、规范化、理性化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我国建设法治政府向前跨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对宪政背景下的中国行政法治,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论法学对依法执政的功能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法学是治国之学、强国之学、正义之学、权利之学,对依法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学为依法执政提供文明的执政理念、构建最佳执政模式、合理配置执政资源、营造良好执政环境。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行依法执政,必须重视和发挥法学的功能。论重视和加强宪法的程序性建设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宪法司法化”不应仅仅指宪法司法适用的整个状态和过程,它还应包括强调宪法应该像司法过程那样做到程式化,像司法活动那样重视其程序性问题这样一层重要涵义。重视和加强宪法的程序性建设以实现宪法的程式化,乃是深化我国宪政建设中的又一紧迫而严峻的重大课题,这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构建和创新。在这方面,行政行为司法化所促成的行政程序建设的成果及其不断深入推进,实际上已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范例。行政法治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本文讨论的基本命题是:对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有效监督是行政法治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长时期以来我国抽象行政行为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监督缺陷,本文认为应该寻求根本的、长效的机制来解决问题,提出和论证了在进一步开展原有立法监督和行政监督制度资源的同时,引入司法审查机制,即将我国司法审查的范围扩大至非法源性抽象行政行为的领域,并在理论上分析了引入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法律援助与“诊所法律教育”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法律援助与“诊所法律教育”关系密切,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美国的法律援助与诊所法律教育紧密相联。中国从美国引入诊所法律教育以后,也与法律援助结合在一起。通过法律援助,法律诊所的学生提高了法律意识,丰富了法律知识,也提高了法律工作能力。今后,中国可以在法律援助中进一步办好诊所法律教育,发挥其积极作用。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保障机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本文从中央银行独立性宣言、组织保障和功能保障三个方面,比较了我国中央银行法与其他国家中央银行法在确立中央银行独立性方面的异同。认为中央银行法应减少政府对人民银行制定政策的影响,赋予人民银行更多的自主权,用问责制来约束和监督人民银行的行为。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合同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合同突破合同相对性原理,使与合同当事人有特殊关系的第三人能够基于合同获得损害赔偿。本文对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合同的起源、适用条件等问题作了探讨,并对我国是否借鉴此制度发表了意见。包价旅游营业人的违约责任初探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包价旅游营业人的违约责任问题成为旅游纠纷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本文从旅游合同的性质出发,界定了包价旅游合同的法律性质以及当事人,指出了包价旅游营业人不仅应当承担自己对旅游者造成的违约责任,而且应当承担瑕疵给付担保责任和旅游辅助人的违约责任。董事与公司交易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董事在其与公司进行的交易时,可能会违反忠实义务,利用其在公司里的优势地位损害公司的利益。本文从一般的法理出发,以国内外相关立法为背景,对董事在其与公司进行的交易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中国的相关立法进行了评价,并指出其不足及完善的建议。论司法对公司僵局纠纷的分类介入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公司僵局纠纷,法院是否应当介入,颇有争议。笔者从公司僵局纠纷的外延和内涵入手,提出公司僵局纠纷的具体分类办法,结合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主要司法实践的考察,依据相关的公司法理论,笔者认为司法应针对公司僵局纠纷的不同类型,有区别地介入。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关键在于法律制度的建设。对中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保障制度、法律促进制度、法律合作制度、法律激励制度的异同作比较研究,还可以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死刑不引渡原则探讨——以中国的有关立法与实务为主要视角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我国引渡法应明确规定死刑不引渡原则,以利于中国刑事司法权的行使。同时应注意:其一,未来的死刑不引渡原则应采取部分拒绝的立法方式,即附条件引渡;其二,应注意彻底废除中国刑法中的绝对死刑;其三,在主动引渡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刑罚的转换;其四,不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刑法国际化原因探析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刑法国际化作为刑法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其出现及强劲的走向有其深刻的内在机理与外在因素。本文从刑法阶级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分析了刑法国际化的法律基础;论证了刑法国际化的外在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等。对我国刑法中无限防卫权的再思考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新刑法规定无限防卫权后,理论界对此褒贬不一。本文从无限防卫权立法的利弊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客观的理性的分析,并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议。“电脑量刑”与公正效率之实现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电脑量刑”的目的是适应司法改革的要求,确保司法公正和效率的实现。但这一制度的内容却损害了作为司法改革主要内容的司法独立,而且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缺陷,也不利于司法公正和效率的实现。刑法应增设犯罪单位的追诉时效期限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我国现行《刑法》并没有规定单位犯罪中犯罪单位的追诉时效期限,但是,所有的犯罪都要受到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单位犯罪也不能例外。应该在再次修订刑法时予以补充和完善。建议在《刑法》第87条中增加如下内容,作为该条的第2款:“对犯罪的单位,按照刑法规定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定刑来确定追诉时效期限。”论信用证诈骗惩治的国际化与我国的法律应对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本文从惩治国际化的视角来分析、论述信用证诈骗的遏制和预防。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信用证诈骗的国际性因素;第二部分是信用证诈骗的国际惩治规则;第三部分是惩治信用证诈骗的有关机构;第四部分介绍对信用证诈骗的预防措施。预谋型与转化型“入户抢劫”的司法认定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入户抢劫”是目前抢劫犯罪中一种多发性、常见性的形态,一直是司法认定中存在较多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最高法院有关“入户抢劫”的司法解释,将“入户抢劫”划分为预谋型和转化型两种类型,分别对预谋型“入户抢劫”中的“入户”和转化型“入户抢劫”的构成条件等问题作一探讨。关于抢劫罪中部分情节加重犯的认定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的认定是一个人们长期关注而至今尚未得以系统解决的司法难题。本文从逐个分析的角度,对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持枪抢劫、多次抢劫等多发性、常态抢劫犯罪的情节加重犯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证。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仅是保障人权、维护法治尊严的需要,而且还可以促进发现案件实体真实。我国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虽然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作了一些规定,但是与刑事诉讼的现代化、民主化潮流不尽相符,也是滋生非法取证的根源之一。在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适宜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建立具体的排除程序,明确相应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是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内容。证据禁止理论初探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本文以德国证据制度为视角,探讨了证据禁止理论的分类,证据使用禁止理论的功能.以及证据使用禁止的判断标准。德国的刑事诉讼反对不计代价、不问是非、不择手段的真实发现,其证据制度始终在发现真实与法治程序之间徘徊,并力图寻找两者的平衡。论新闻侵权中媒体的举证责任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新闻报道权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知情权,采访是知情权在媒体行为上的直接体现。公共官员是知情权的义务人,因此新闻法应当规定官员接受采访提供信息的义务。我国法律没有规定采访必须通过公开方式进行,因此可以理解为允许偷拍偷录。但是,有两个前提:第一。是为了公共利益;第二,手段必须合法。无论原告是何种身份,都应由作为被告的媒体承担证明报道真实的责任,但是,其举证不应采用“法律真实”的原则,而应当采用“来源真实”和“确信真实”的原则。对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实证分析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本文阐述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在诉讼程序中的地位、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以及我国对证明责任分配的法律规定及适用;以案例分析贯穿全文,由案例引出证明责任分配的概念。通过对证明责任分配概念的理解来分析案例,并进一步辨析证明责任分配与证明责任转移。当前中国司法改革的三大误区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当前中国司法改革存在着三大误区,即司法机关中心化、突破现行立法进行改革、司法机关各自为政。论文分析了三大误区在实践中的表象、成因及弊端,提出了应确立“法律至上”与“以民(人)为本”两个基本理念,同时应尽快成立全国统一的司法改革委员会。检察机关侦查权的构建和控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无论是历史的追溯还是现实的考察,作为一种权力的设置模式,检察机关拥有侦查权并无不当。然而,两个根本性缺陷——“同体监督,配置不力”,则需对检察侦查权加以合理的构建和严密的控制。既要授予检察侦查权以必要的权威,又要有效控制乃至防范自侦权的滥用,以维护司法的公正和人权的保障。本文为此提出了立法控制、自我控制和社会控制等建议。论法院对民商事仲裁的制约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法院对仲裁的制约是必要的,然而,法院对仲裁的制约又必须适度。对仲裁协议有效的严格条件、国内仲裁的实体审查、执行中推行的地方保护主义,都不应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空间。结合国际通行做法,放宽仲裁协议有效要件、对仲裁只进行非实体审查以及在执行中减少法院的地方保护主义势在必行。减少司法对仲裁的制约,弱化法院监督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反垄断法中的诉讼请求程序初探——兼评2004年《反垄断法(送审稿)》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法律的程序是任何法律最终成为规范市场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一部法律的程序制度是否健全、合理,决定着该法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真正地成为“活的”法律。目前,制定一部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垄断法》的呼声日益高涨,其立法框架也初见端倪。但是,就该法之中辅之以怎样的程序制度,却鲜有人论及。即使涉及,也仅止于反垄断法执法机构及权限的研究。本文系统阐释了反垄断法程序制度中的诉讼请求程序,旨在为中国反垄断法的建构提供一点补充意见。左宗棠的法律思想以及与曾、李比较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左宗棠,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之一,主张“出于礼即入于刑”,他虽然在宣扬封建的礼义道德、残酷镇压人民反抗等方面同曾国藩、李鸿章一脉相承,但在对外关系上,主张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反对丧权辱国,稳定西北边疆,捍卫国家统一的法律思想是值得肯定的。韩国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的发展与借鉴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当今世界,全球金融通过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趋势已愈发明显。中国目前尚缺乏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性安排。本文在介绍韩国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的引入和现状的基础上,对韩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进行了评价、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立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中国法学类核心期刊《政治与法律》(双月刊)2005年征订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第四届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ICAS4)启示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政治与法律》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主 编:徐澜波
地 址: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489室
邮政编码:200020
电 话:021-53060606-2489
电子邮件:sass021@126.com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9512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106/d
邮发代号:4-375
单 价:12.00
定 价: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