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中国画艺委会换届会议召开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中国画艺委会换届会议于2006年11月20日至23日在福建厦门召开。大力构建和谐文化,迎接中国画艺术的全面复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 第三届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老委员、新委员、荣誉委员:
今天,我们在厦门召开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下称中国画艺委会)第三届换届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第二届中国画艺委会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深入全面地分析当前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态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画发展的基本思路与中国画艺委会对于全国中国画创作发展的基本主张,研究中国画艺委会今后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任务。由全国美协宣布第三届中国画艺委会的委员、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名单。黄宾虹与笔墨问题 关山月美术馆第一届学术论坛暨黄宾虹画展综述 一、高标自立——黄宾虹画展
2006年9月19日上午10时,由关山月美术馆与浙江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系列学术专题展”高标自立——黄宾虹画展。在关山月美术馆隆重开幕。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深圳市文联主席董小明.深圳市文化局局长陈威、副局长刁铁军.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许永富,香港艺术馆原馆长朱锦鸾.新加坡美术馆馆长郭建超.以及参加关山月美术馆第一届学术论坛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和百余名中国画艺术爱好者参加了开幕仪式。关山月美术馆馆长王小明、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许永富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王京生,陈威、董小明和刁铁军四位主礼嘉宾为展览剪彩.访欧思考中国画(上) 2004年9月上旬到10月中旬,我奉派率领一个五人艺术家代表团.到荷兰新兴城市祖特梅尔交流访问。在那里写生创作并举办画展.其间游历荷兰、比利时诸多名城和巴黎.参观各大博物馆与访问美术院校。我是代表团中唯一的中国画家.身处异域.总会思考到许多和中国画有关的问题。评现代名家与大家·续——关良 明清画家,当时及稍后人的记载.有几千人;现在人再写明清画史.大约只有几十个人。现代(包括现在)画人.各种记载.大约有几十万人,至少有几万人;不需太长时间.能入记载的画人就不多了。但关良在画史上是永远不可缺的。这是因为他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而且他的画也十分有特色.功力也非同寻常。其后师之者颇众.形成一股专画戏曲人物的风气.关良是开山祖。所以.他在画史上的地位不可缺。中西绘画的差异——在长风论坛的演讲 近百年来.关于“中西绘画、中西文化的差异”问题.十分流行.有许多专家都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而且至今还在研究.被称作。比较研究”。我对这个问题始终不感兴趣。因为一.范宽、董其昌、八大山人.肯定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但他们的中国画画得非常好;达·芬奇、德拉克罗瓦,肯定也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的西洋画同样画得非常好。可见,中国画家要想画好中国画,西洋画家要想画好西洋画.弄清“中西绘画、文化的差异”并不是一个必要的问题。至于今天,我们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我们的中国画画得越来越不好。那么.西方的画家为了画好西洋画.是不是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呢?好像没有。当然,古今中外的画家,借鉴对方的优长为我所用是另一回事。唐代画家借鉴了西域的画风.但并没有研究中西绘画差异的论文发表;马蒂斯等借鉴东方的画风,同样.好像也没有研究西中绘画差异的论文发表。率意灵美 独具风华——论盖茂森人物画的艺术特性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就开始关注盖茂森的人物画。这些年来他已经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写意人物画创作的一员名将,作品出类拔萃,自成一家。90年代,我曾经以“江南一盖,传神写心,画作郁茂,森然成荫”四句诗,赞美他的艺术创作状态。近年,于“又一春”画展再读其新作,不禁感慨系之。他的艺术已进入水墨淋漓、出神入化之境,因而得到首都美术评论界的广泛好评。他以关注时代、关注生活的创作姿态,以新时期、新高度的精神追求,以率意灵美、抒情诗化的艺术特性,登上了人物画艺术高地。田园山水:张正忠的新拓展 张正忠之所以在当代山水画坛引人瞩目,是因为他远离时下流行的荒山野水或概念化的模式山水.自辟新径.专注于对农村田园风光的观赏、体悟和审美发现,并予以诗化,升华为自然、宁静、和谐的艺术境界,从而在田园山水创作领域做出了独特奉献。“拖墨带水”又一皴——庞泰嵩山水画艺术评析 “笔中要是有苍润,墨法应须入有无。”
明代山水画大师沈周的艺术设想终于在当代山水画名家庞泰嵩的艺术实践中得以实现。庞泰嵩以“拖墨带水”的艺术法式所“拖”出来的精彩和”带”出来的神韵.不仅体现在造型中.而且显示在设色上。如今.他那浓淡交融、真幻交叠、深浅相辅、虚实相成的山水画让人们领略到了“拖墨带水‘见笔云’”和“生态山水‘三色秀’”。安贫乐道 艺纯且醇——画家李恩云及其艺术 坦然、荡然、安然、怡然,塞上老画家李恩云先生就是这样面对现实生活.游弋在玄妙的水墨世界。众家谈梁永贵 几十年的跋涉与探觅,终于使他画出了“体育雄风”系列,获得大家的肯定。李方玉的画竹艺术 李方玉先生画竹继承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关于竹的诸多精神与经验的遗产并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形式和语言。王永兴书画艺术的特色 艺术是崇尚个性的。个性是从艺者厚积薄发的产物.更是从艺者的名片没有个性也就意味着湮没于世间的琐屑与嘈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唐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著名书画家王永兴就是凭惜着他的艺术上的个性得以成为在这个日益拥挤的艺术世界中的砥柱中流,并不断超越自我,攀登着一座座新峰。盖茂森作品 1941年生于江苏无锡,196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69年进江苏省美术创作组,1976年任职于江苏省国画院,为专职画家。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等。桑建国作品 桑建国,中国美协会员,安徽工笔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国画院画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王首麟作品 王首麟,辽宁人,1954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编委。在多家专业美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作品近百幅。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展览.多幅作品被国内外收藏。梁永贵作品 梁永贵,兰州市人,1945年生。曾进修于北京画院、中央美院。系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宁夏书画院专业画家。庞泰嵩作品 庞泰嵩,广西玉林人,1938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展,并被邀请参加在德国,日本、瑞典、比利时、加拿大和中国澳门等地展出。王永兴作品 李方玉作品 李方玉,196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1974年深造于中国美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馆专业画家,山东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作品在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展出并收藏。多次获国家、国示大奖。李恩云作品 李恩云。1928年生,河北万全人,汉族,中师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张家口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张家口日报》美术编辑,美编组长。多幅作品获省级优秀作品奖。有的作品出版并到国外展出,国内多家文化艺术单位收藏。李恩云作品 李元德作品 元德(李元德),祖籍山东,生长于湖北宜昌。198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199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宜昌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北京职业画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重要美术大展。李方玉作品 王永兴作品 继承与发展 第二届全车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作品专刊 黄宾虹作品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 继承与发展——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继承与发展 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作品专刊 江山行画家组作品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 张正忠,号大中子,1945年生,江苏海门人。师从高冠华、陆一飞、曾于中央美术学院专修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上海市正大集团艺术顾问,东洲画院院长,大量作品入选,发表于国内外重要画展和报刊,多次获全国性,国际性奖项。古韵造今境 遗梦铸新情——元德山水画感悟 传统意义的语言体系与表现形式不是中国山水画的绝对模式和唯一标准,它随着不断更新的文化思潮、美学理论和艺术实践而与时俱进。21世纪的文化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复合转型文化中外艺术、古今艺术日益嫁接、共振和互补,将体现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本土意识融合于外来文化之中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是时代赋予我们艺术家的营养。盖茂森作品 名家翰墨 郭西元 郭西元,山东省诸城人,196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任深圳大学教授,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06年3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从传统走来 中国山水画第三回展品 桑建国作品 立足传统 面向未来——写在从传统走来·中国山水画第三回展之前 传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对于传统的认知近百年来的中国画坛也一直歧义纷见。对历史的解读需要诠释者的眼光和知识结构还需联系其人生经历与时代背景正因为如此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国气派的精神图式 “继承与发展——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的学术主题是:中国画精神与语言的继承与发展.基本内容概述有三:一、中国画精神与语言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的“充盈大和之乐”,道家的“见素抱朴”.庄学的“畅生”.画家们将之转化为清逸、混沌、韶秀、萧疏的自足.由笔墨情趣延伸至形式语言.达到群峰并立,气象幽冷生命超越.化为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欢悦之景。山水情 笔墨缘 创新路——评“江山行”画家组及其创作 新世纪初,在活跃的中国画坛上,诞生了一个新型的中青画家群体——“江山行”画家组。这个群体有三大特色。论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 唐宋时期中国人物画,画家描绘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出了如《捣练图》.《簪花仕女图》、《清明上河图》、《货郎图》等大批表现当时现实生活的壮丽画卷。宋之后人物画脱离了生活.一路衰败,至清代只剩得屈指可数的几幅反映生活的人物画。而西方绘画则经历了自中世纪以宗教题材的人物画为主到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思想基础的以世俗化及反映现实生活等为主题的美术发展过程。一百年前西方绘画开始影响中国.输入“写实主义”。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努力奋斗,道路坎坷。线描说 线描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中国画绘画形式.它以最能体现中国画精髓的特点一直沿用至今。中国山水画叙论(二) 三、隋唐青绿设色山水——展子虔和李思训父子
晋隋唐五代山水画概述:
从文字记载看,早期的山水画出现于东晋六朝,流传迄今最早的卷轴山水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从唐代开始山水画分为设色和水墨两大流派前者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以勾廓填彩,精工华丽为特色,后者则先后出现了分别以荆浩和董源为首的一北一南、一刚一柔、一干一湿两大水墨山水画派。若说人物画在晋唐已是高潮选出山水画发展至五代,也已开始了兴盛的前奏曲。解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被视为黄公望绘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以苍润洗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展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风物。富春江是东汉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具有避世隐居的文化象征。此图是他寄兴、寄乐、寄逸致于画的典型。来自文人画研究所的报告——郭西元书画艺术研讨会纪要 2006年3月20日下午,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了“郭西元书画艺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美术馆理论部主任陈履生先生主持。与会嘉宾有:中国画院原院长著名画家刘勃舒先生,中国美协理论委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著名理论家孙克先生,《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王仲先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先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刘龙庭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梁江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副所长王镛先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艺术系主任丁宁教授.《美术观察》副主编李一先生.《美术》杂志编委李人毅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力忠先生.赝品字画市场缘何存在——来自南京清凉山字画市场的调查 基于字画市场区别于一般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规则流动性.本文对清凉山宇画市场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典型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实地询问法(主要是与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流)及观察法。在交易现场.或经营者与消费者知情的条件下.对他们的交易行为和方式进行观察.并随之记录.或在他们不知情的条件下进行观察。艺术品二级市场考察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经济繁荣往往会促成文化的繁荣.历史上每一次文艺的兴盛都与国强、民盛相关联。一般所谓的富而好礼,其实是指富人因为经济条件的改善而期望自己的文化、道德和气质品质会获得提升。数十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领域突飞猛进.而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滞后.富而无礼者比比皆是.其无礼的程度甚至令人吃惊。然而就在文艺娱乐化.学术快餐化的现实文化背景中.新世纪以来却产生了艺术市场的狂潮式发展,似海市蜃楼却真真切切。
《国画家》期刊简介
主办单位: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社 长:刘子瑞
主 编:刘建平 毕建勋
地 址:天津市和平区马场道150号
邮政编码:300050
电 话:022-23280984
电子邮件:ghj0984@sina.com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6912
国内统一刊号:cn 12-1208/j
邮发代号:6-62
单 价:15.00
定 价: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