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血管外科——回顾与展望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外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并形成按解剖和功能分类的多门专业学科,血管外科是其中最年轻的学科。20世纪以前,血管被视为外科的手术禁区;20世纪中期,相关学科的进步推动了血管外科的发展,成为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分支。我国血管外科始于上世纪50年代,但是血管系统的临床问题,从属于胸心外科、骨科与普外科等多个学科。2,5-MC抑制支架植入术后内膜增殖的实验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评估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2,5-MC抑制支架植入术后内膜增殖的效果。方法 将含2,5-MC的F-127凝胶包裹于新西兰兔支架植入段颈动脉腔外,对侧包裹空白F-127凝胶作对照。通过RT-PC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核内癌基因c-myc和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通过三色染色观察内膜增厚情况,检测2,5-MC抑制内膜增殖的效果。结果 2,5-MC治疗组核内癌基因c-myc mRNA和Ki67抗原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组织学检测显示治疗组内膜增生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植入术后3个月,治疗组内膜/中膜比为0.92±0.10,血管腔狭窄率(51.0±5.58)%;对照组内膜/中膜比为1.30±0.39,血管腔狭窄率(73.01±5.94)%,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 腔外包裹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2,5-MC具有抑制支架植入术后内膜增殖的效果。PC预处理同种异体静脉重建犬股动脉的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探讨多聚环氧化合物(PC)预处理同种异体静脉的实验应用。方法 30只实验犬,60侧股动脉移植段,随机分为三组,经PC(n=30)和戊二醛(GA,n=20)交联处理的异体犬静脉以及自体静脉(NS,n=10)分别植入犬股动脉缺损处,以多普勒超声检测或DSA观测血管植入后3、7、14、30、60、90d的通畅率,并取移植血管标本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图像分析和测定内膜/中膜比值。结果 移植早期(14d),PC组、GA组和NS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64.2%、42.86%、90%。PC组在术后30、60、90d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48.15%、21.88%、13.13%,与G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C组7d内皮细胞向静脉爬行,90d覆盖静脉表面。GA组90d内膜面有局灶状分布的新生内皮细胞。NS组30d内皮细胞重新覆盖内膜面。术后7d,三组的内膜/中膜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0、90d,三组之间比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PC预处理同种异体静脉植入动脉环境后,内膜再内皮化、内膜增殖和90d内累积通畅率均好于GA组。慢性静脉高压促发静脉重塑的实验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研究后肢慢性静脉高压大鼠股静脉组织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 HE、Masson、弹力纤维三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研究静脉高压大鼠股静脉的组织学改变;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股静脉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2~16周时,实验组静脉管壁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实验组内各时间组间静脉管壁厚度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股静脉内中膜比值(I/M%)显著增加(P<0.05),实验组内各时间组间I/M%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组的胶原含量和平滑肌含量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实验组内各时间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16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股静脉壁单位面积(5000μm^2)、平滑肌细胞核数和平滑肌细胞直径均差异显著,实验组内各时间组间差异显著(P<0.05)。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组平滑肌细胞肥大,向内膜下移行,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胶原纤维增生。结论 后肢慢性静脉高压可促使股静脉重塑。大鼠后肢慢性静脉高压模型制备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用SD大鼠建立后肢慢性静脉高压动物模型。方法 经腹手术环缩SD大鼠下腔静脉下段和髂总静脉,经腹壁浅静脉测量后肢静脉压,动态观测压力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后肢静脉压升高显著,静脉压的变化与手术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环缩SD大鼠下腔静脉下段和髂总静脉,可以建立后肢慢性静脉高压的动物模型。微创技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评价腔内激光灼闭术(EVLT)、光照下动力旋切抽剥曲张静脉术及内窥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SEPS)等微创技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2002年8月~2004年1月,112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共123条肢体,施行微创技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皮肤曲张静脉消失,手术切口一期愈合,7例足靴区溃疡2~8周内愈合,术后住院天数平均6d。随访2~19月,均恢复良好,无行走障碍,局部无复发。Duplex超声检查,EVLT后残留静脉主干管腔均闭塞,SEPS后交通静脉闭塞。结论 微创手术在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疾病的治疗中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但其适应证和疗效的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微粒化纯化黄酮制剂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评价微粒化纯化的黄酮制剂(爱脉朗)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2003年5月~2003年11月,48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腿部沉重感、夜间腿部痉挛及疼痛等各项症状,并测定溃疡最大径。结果 6周和12周,治疗组腿部沉重感、夜间腿部痉挛及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症状与人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6周后溃疡最大径平均缩小(0.53±0.94)cm,12周时缩小(1.02±0.96)cm,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其中3例观察期内溃疡愈合;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微粒化黄酮制剂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肢体溃疡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对照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研究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意义。方法 应用双功多普勒彩超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108人126侧肢体,对照二者,判断深静脉和交通静脉返流以及交通静脉定位情况,分析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正确率和优缺点。结果 与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结果相比,双功彩超判断深静脉瓣膜逆流的完全符合率为50.8%,基本符合率达69.8%。63.7%的交通静脉同时被超声和造影检出,双功彩超能精确定位交通静脉,对交通静脉的漏诊率(11.7%)明显低于顺行造影(24.6%)。结论 双功多普勒彩超无创、方便、准确,可重复多次检查,有可能取代静脉造影,成为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术前常规检查。47例人工血管建立血透通路疗效分析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评价自体血管不适宜建立血透通路的尿毒症患者采用人工血管动静脉造瘘术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1996年6月至2002年10月,47例患者行肱动脉-人工血管(PTFE)-自体静脉襻式造瘘术,平均随访39月。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前臂肿胀,1月左右消退;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者3例;窃血综合征3例;术后感染5例,3例切除人工血管,2例行人工血管间置术;假性动脉瘤4例,行人工血管间置术;血栓形成13例,9例行Fogarty取栓术,4例行人工血管重建术。初级通畅期最短2个月,最长93个月;1年初级通畅率为74.4%,1年累积次级通畅率为91.5%;2年初级通畅率为55.3%,2年累积次级通畅率为78.7%。结论 术前应选择通畅的流人道和流出道;术后应重视对瘘管的保护,切忌一点或近距离重复注射,压迫止血力度适当,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出现造瘘血管并发症病例,可行二期手术,恢复通畅。瑞金医院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奖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第九人民医院获市发明创造实用新型专利奖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仁济脑科中心成立挂牌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问号钩体趋化相关基因特征分析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预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的趋化信号传导途径,并深入分析趋化相关基因。方法 使用ProtParam tool,NCBI/Blastp进行蛋白参数分析和结构域分析,使用Clustalw软件进行多序列对比,与大肠埃希菌K-12趋化相关基因进行比较。结果 问号钩体趋化相关基因共30个,分为MCPs和che两组基因,功能与大肠埃希菌趋化相关基因相似,并预测出问号钩体趋化信号传导途径。结论 问号钩体趋化相关基因较大肠埃希菌、苍白密螺旋体和伯氏疏螺旋体多,提示其趋化传导途径更为复杂,适应宿主的能力也更强,可能是钩体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泛素在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检测高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泛素表达的变化。方法 ECV-304细胞在高糖(25mmol/L)和正常糖浓度(5.5mmol/L)DMEM培养液中分别培养24、48、72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特异性的DNA片段,并用Northern blot检测泛素mRNA的变化。结果 高糖24、48、72h组细胞OD值比正常浓度组均显著下降(P<0.05);1.8%琼脂糖凝胶电泳在高糖48、72h组检测到细胞凋亡特异性DNA片段;泛素mRNA在高糖24、48、72h组分别增加25.37%、53.47%和63.93%(P<0.05)。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泛素mRNA在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中表达上调,且发生在凋亡形态学改变之前,泛素参与调节高血糖诱导的细胞凋亡。雌激素对雄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探讨体内睾酮(T)和雌激素(β-Est)抑制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CCl4皮下注射诱导肝纤维化模型,观察20μg·kg^-1·d^-1-Est对完整或去势雄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以标准酶、ELISA、RIA分别测定血清肝功能、细胞外基质(ECM)和性激素水平;VG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合图像分析计算胶原面积;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激活素βA(ACTβA)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β-Est能改善去势纤维化大鼠肝功能,降低ECM分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TGF-β、ACTβA表达,而对完整雄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无影响;两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β-Est能抑制肝纤维化形成,T影响其发挥保护作用,可能是造成肝纤维化性别差异原因之一。苯丙氨酸对胚鼠大脑皮层神经元Rho GTPases基因表达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研究苯丙氨酸对大脑皮层神经元Rho GTPases(Racl、Cdc42、RhoA)mRNA体外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培养3d的原代培养胚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加入高浓度苯丙氨酸诱导18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苯丙氨酸对胚鼠大脑皮层神经元Racl、Cdc42、Rho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胚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经苯丙氨酸诱导后,Racl、Cdc42、RhoA 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37.0%、29.8%、30.0%(P<0.01)。结论 高浓度苯丙氨酸通过影响Rho GTPases基因表达,进而干扰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和突触的连接,可能是苯丙酮尿症导致患者智力落后机制之一。血管紧张素Ⅱ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Ⅱ)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炎症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单纯高脂组(注射生理盐水)和AⅡ组(注射AⅡ)各6例,喂养3个月。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测定内膜、中膜的厚度和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壁巨噬细胞表达。结果 AⅡ组内膜、中膜的厚度和面积明显高于单纯高脂组水平(P<0.05);AⅡ组AS斑块内含有大量巨噬细胞和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而单纯高脂饮食组AS斑块内只有稀疏分布的巨噬细胞和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结论 注射AⅡ能明显促进高脂饮食兔AS斑块的炎症程度,加重其病理过程。补肾富钙中药对大鼠卵巢辐射致骨质疏松的预防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研究补肾富钙中药对大鼠卵巢辐射损伤所致的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 用50Gyγ射线局部照射大鼠卵巢建立模型,分别给予补肾富钙中药和尼尔雌醇灌胃90d,观察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等的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与尼尔雌醇组的血清雌激素水平和子宫湿重无明显差异,而尿吡啶酚水平下降,骨密度与腰椎最大载荷上升。结论 补肾富钙中药可有效预防卵巢辐射损伤诱发的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在重症胰腺炎诱发ARDS救治中的价值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5例SAP致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GC应用均在ARDS发生前后1~3d,剂量(220.2±139.6)mtg/d,相当于甲基氢化泼尼松80~500mg/d,病情改善后减量,疗程为1~22d,平均(5.9±6.2)d。结果25例患者,GC组16例(64.0%),接受机械通气治疗15例(93.8%);非GC组9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8例。GC组器官功能和代谢并发症评分、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数量、手术与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均明显多于非GC组(P<0.05),两组病死率相仿(P>0.05)。GC组治疗后72h,PaO2/FiO2与Qs/Qt改善明显(P<0.05),7例顽固性休克,有4例(57.1%)缓解。结论 GC能改善SAP致ARDS患者顽固性缺氧和休克,常规机械通气和药物治疗不佳时可考虑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血透组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leptin水平,同时测定肾功能、前白蛋白、白蛋白、补体、转铁蛋白、血脂,并运用人体学测定和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GA)评价受试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血透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为(34.2±13.4)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3±6.8)μg/L(P<0.01));血透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补体和人体学指标等客观营养指标均低下,且与血清leptin水平呈显著负相关;SGA评估显示血透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且营养状况越差,血浆leptin水平越高。结论 血透患者血清leptin水平较健康人显著增高,可能与其营养不良的发病有关。老年冠心病患者止凝血功能与血脂的关系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探讨止凝血功能和血脂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250例冠心病患者和80例对照者的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P-选择素(P-selectin)、D-二聚体(D-D)水平,以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Lp(a)浓度,并检测血清TC、TG、LDL-C、HDL-C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FG、TAT、vWF:Ag、P-selectin、D-D及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除HDL-C逐渐降低外,其余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FG、LDL-C、Lp(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0.05),且LDL-C、Lp(d)与FG水平相关。结论 FG、LDL-C、Lp(α)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对冠心病发生和发展起协同促进作用;血浆FG、TAT、vWF:Ag、P-selectin、D-D浓度的动态连续监测对体内高凝状态和冠心病预防具重要意义;临床抗凝和降纤治疗与降脂治疗宜同时进行。替代腭平面评价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者的颌骨发育状况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中确立替代腭平面,估算前后向不调指标(APDI)和覆(hé)深度指标(ODI),以此评价UCLP患者颌骨矢状及垂直向发育状况。方法 12~15岁的安氏Ⅰ类、Ⅲ类、正常覆(hé)、开(hé)和UCLP术后患者各30例,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绘,确立替代腭平面,测量计算相应的APDI值和ODI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UCLP术后患者以替代腭平面估算的APDI值与安氏Ⅰ类、Ⅲ类患者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ODI值与正常覆(hé)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与开(hé)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UCLP术后患者较安氏Ⅰ类患者存在明显的Ⅲ类倾向,即上颌发育不足、后缩,而程度又较安氏Ⅲ类为轻。UCLP术后患者与正常覆(hé)患者比较存在明显的开(hé)倾向,即上颌骨前部垂直向发育不足或下颌存在顺时针旋转。羟乙基淀粉法测定血容量的评估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临床验证羟乙基淀粉法测定血容量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1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同时运用羟乙基淀粉法和^99mTc标记红细胞法进行血容量测定,评估相关性。结果羟乙基淀粉法与^99mTc标记红细胞法有高度相关性(r=0.986,P<0.0001)。两者测定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羟乙基淀粉法是一种准确、简便、快速、无害的血容量测定方法。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异常者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观察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异常者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23例新诊糖耐量异常患者,给予阿卡波糖150mg/d,用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程度采用稳态模式评估(HOMA)法估测;β细胞功能以馒头餐试验中△I30/△G30值及HOMA-IR校正值反映。结果 阿卡波糖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血胰岛素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餐后2h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阿卡波糖治疗后HOMA-IR降低,△I30/△G30值及HOMA-IR校正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 阿卡波糖不仅能降低糖耐量异常者餐后血糖,还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β细胞的功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全麻中应用的可行性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观察丙泊酚诱导和吸入0.5MAC异氟醚(ISO)后输注琥珀酰明胶或6%羟乙基淀粉200/0.5(HES)15mL/kg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时血流动力学及渗透压的变化,探讨全麻下行AHH的可行性。方法 胃肠肿瘤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组Ⅰ为明胶组(n=15),组Ⅱ为HES组(n=15)。丙泊酚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经口插入食管超声多普勒探头,实施AHH,吸入0.5MAC ISO,30min内从肘静脉输入明胶或HES 15mL/kg。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Gyp)、每搏指数(SI)、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左室射血时间(LVETi)、射血加速度(Acc);抽血测红血球压积(Hct)和晶体、胶体渗透压。结果 两组稀释完毕时和30min后,SI、CI显著升高(P<0.01)。两组稀释后各时刻点,SVR均明显下降(P<0.05);稀释20min、稀释完毕时和30min后,CVP显著上升(P<0.01)。MAP在稀释完毕时,组Ⅱ高于组I(P<0.05)。HR、Acc、LVETi均无差异(P>0.05)。Hct在两组均显著降低(P<0.05)。晶渗压与胶渗压组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丙泊酚全麻诱导和吸入0.5MAC ISO后输注明胶或HES实施AHH,均使SI、CI、CVP上升,SVR下降,对心肌收缩力无明显影响,渗透压保持平稳,扩容效果满意,可安全应用于临床。信必可都保对持续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评估信必可都保治疗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方法,42例患者分为使用信必可都保组和使用普米克都保+奥克斯都保组,观察临床症状、肺功能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药物都可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和按需使用缓解药的情况,但信必可都保组改善更快(P<0.05)。肺功能方面,两组患者第1s用力呼气量(FEV1)都有所提高,但两组之间无差别;信必可都保组对晨间呼气峰流速(PEFam)、夜间呼气峰流速(PEFpm)提高显著快于普米克都保+奥克斯都保用药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 信必可都保和普米克都保+奥克斯都保联合用药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信必可都保改善更快,使用更方便。叶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观察口服叶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加常规治疗组(叶酸5mg口服,2次/d,n=26)和常规治疗组(n=14),服药3月后复查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观察比较服药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患者口服叶酸3月后的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FMD)为(12.12±3.12)%,较治疗前的(8.89±4.57)%有显著改善(P<0.001);对照组FMD治疗前后分别为(8.87±2.05)%和(9.06±1.90)%,二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治疗3月后,叶酸组的FMD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叶酸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一期拖出术的评估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 观察经肛门一期拖出术(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近、中期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63例行TAS治疗,随访51例(81%),随访时间3月~4年。结果 术后1周内有肛周炎38例,小肠结肠炎5例,肛门黏膜外翻2例,吻合口狭窄2例,排便失禁2例。术后6个月,大便次数>5次/d有45例,1~3次/d有6例,随术后时间推延,大便次数逐渐减少。结论 TAS的优点虽多,但仍存在小肠结肠炎、肛周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PPAR及其配体药物在预防冠脉再狭窄中的潜在作用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冠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手段,而介入后冠脉再狭窄的发生是影响其长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支架和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虽然显著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对许多患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其效果依然不够理想。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被发现可有效抑制再狭窄的关键步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PAR的药物配体正是治疗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两种重要药物贝特类降脂药和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由此提示PPAR及其配体药物可能在预防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中具有潜在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心肌靶向性研究进展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在体内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改善心功能。本文对其不同移植途径及心肌靶向性进行分析,探讨细胞移植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最佳治疗方案。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物学效应和受体拮抗剂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对PAF在哮喘、急性胰腺炎、脑缺血性损伤等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近年来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研究现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众多研究表明,Hp的根除有助于溃疡愈合,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延缓MALT淋巴瘤的进程。因此,Hp感染的治疗一直是胃肠病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Hp根除治疗的普遍开展,Hp对常用抗生素的原发和继发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随着Hp耐药株的不断增加,对其根治的困难亦随之增加。因此,探讨Hp耐药的发生原因及机制,明确如何避免和克服耐药性的产生将是Hp根除治疗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继发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一例报道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损害肾脏、肺的小血管,表现为急性肾衰、肺出血及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本文报道1例以高热、急进性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治疗经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行播散型结核一例报道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免疫系统的常见病,由于其免疫功能低下,可并发细菌、病毒、结核等感染。现就本院曾收治的1例SLE合并血行播散型结核病例的诊治过程作一回顾分析。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胆囊手术中的应用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单纯胆囊切除手术是临床治疗急、慢性胆囊疾病的常用外科手术方法。但由于手术条件的限制,单纯胆囊切除术后一部分患者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如腹腔出血、腹腔积液甚至膈下脓肿、胆漏等。我院对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biomedical fibrin glue,BFG)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血管外科简介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科室概况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学科组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柏根教授和现任科主任张纪蔚教授带领下,以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为基础,以动脉狭窄性疾病和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为主攻方向,以微创诊治为特色,开展多学科协作,建立了一支具有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委
主办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主 编:沈晓明
地 址:上海市重庆南路227号
邮政编码:200025
电 话:021-63846590-776493
电子邮件:xuebao@shsmu.edu.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8-5898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259/r
邮发代号:4-338
单 价:8.00
定 价: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