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阵痛 2002年年底,当全球首辆最快列车——磁悬浮在上海浦东运营时,“中国速度”备受赞赏。这条花费近百亿,长度仅为33公里的高速列车,之所以彼时叫好声不断,源自于中国运输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这一技术若能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市场前景将无法估量。中国电建周年图谱 两大电力建设公司的成立,使我国电力建设行业具备了全产业链国际竞争能力。经过一年的运作,如何看待它的成绩与得失?中国电建将会把打造全球清沽可再生能源和水利资源开发建设行业的领先者作为战略目标。中海油的“软肋” 随着神舟飞船的再次升空.亿万民众一片欢腾,认定中国拥有“高、精、尖”的科技能力。但在很多拥有科学常识的人们看来,中国掌握一项诞生于上个世纪的空间技术并不能说明什么。相比之下,中海油推进中的深海勘探和开采技术才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前沿,这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才能真正证明一个国家的科技能力。小型LNG的机遇 国外小型LNG的发展要早于中国。在美国,天然气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很多城市很早就开始使用天然气。而在天然气供应中都会有调峰和应急保障问题。由于供、需不能达到完全平衡,随着季节和外界条件的变化,可能供过于求,也可能供低于求,在此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调峰站、调峰厂来解决。施正荣的“存亡之秋” 施正荣和他背后的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到了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国内光伏市场将大规模启动被寄予厚望,这些能否挽救岌岌可危的光伏产业?
2012年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无比凄惨。“双反制裁、产能过剩、降薪裁员、债务危机、破产、退市”等字眼先后袭来,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光伏产业在经历“过山车式”急速发展后,陷入了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低迷的悲催窘境之中。即便是业界泰斗施正荣的尚德电力也无法幸免。晨曦是一新新气象的开始 山东海阳核电站建设现场,电站全部建成之后,将成为看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能发电项目。共计划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并留有两台扩建余地,单机容量125万千瓦。一期工程建设2台美国西屋公司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预计投资达到400亿元人民币。资源枯竭城市“逆境突围” 9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要把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棚户区改造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棚户区改造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和巨大潜力源泉。为防重蹈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覆辙,中国正在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立法。俄罗斯东望 俄罗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对俄罗斯的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有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的潜力。昔京在他的总统竞选文章中写到。要让俄罗斯经济发展之帆乘上中国风。但目前,中俄两国的相互投资不超过30亿美元。“远东能源争夺战”开幕? 对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外国投资者的主要兴趣在于能源和原料。根据远东发展部部长维克托·伊沙耶夫的数据,2000至2011年,远东共吸引了大约100亿美元外国投资,其中93%投向了能源原料行业。这不能不让俄罗斯政府保持警惕,因为出口原料、进口机械设备和工业制成品情况的加剧完全可能使“能源附庸”从噩梦变成现实。甩不掉的“俄罗斯病” 俄罗斯对其远东区域的注意多年以来一直在周期性地运转。俄国沙皇曾在莫斯科与海参崴之间修了一条长达9300公里的铁路线。在苏联时期,其滨海区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前哨和渔业中心,也是斯大林时代许多劳改营(许多犯人在释放后在这个区域定居了下来)的所在地。在上世纪90年代,远东地区成了一个被忽视的和俄罗斯更加功能失调的区域之一。在那儿,曾经在美国的西部,一个强盗般的资本主义浪潮侵入当地,而不是俄罗斯式的在边疆地区自力更生的精神。安东石油积极寻“出路” 面对国企和外企双重竞争的国内油服企业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开始找寻属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继世界油服巨头斯伦贝谢7月9日以6.35亿港元购入20.1%安东石油股份后,9月13日安东油田服务集团在北京与斯伦贝谢签署合资合同,成立合资公司,为中国陆上的油气开发尤其是即将到来的页岩气开发提供一体化项目管理服务。安东石油和斯伦贝谢的一系列组合拳标志着国内民营油服公司开始寻求更多的多元发展道路。输变电产品迎来高景气度 电力设备整体跑输沪深300,输变电产品相对电力设备有超额收益。
截至9月12日,电力设备板块指数涨幅为-10%,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O%。受益于电网建设的稳定性。电力设备板块中行惰最好的子版块是输变电设备板块,涨幅为-5.1%,也是整体基本面最好的行业。LNG:天然气市场全球化推进剂 石油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而天然气则是一个区域为主的市场。此前,由于天然气不易于运输和保存的特质,供需双方必须签订长期严格的合同后大型气田才能投入开发。“照付不议”是国际通用的天然气供应惯例和规则,但随着LNG(液化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天然气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显。页岩气二轮招标新模式 问:日前,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将于2012年10月25日正式面向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公开招标出让页岩气探矿权,这次招投标有什么特点?是否意味着可以大规模开发页岩气?技术可应对未来能源挑战 地球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但全球探明储量以及储产比仍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归功于技术的进步。
能源资源能否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需求?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全球已经探明的化石能源能够保障全球几十年的应用。因为技术可以随着岁月的推移,完成发现和开采更多能源的重任。煤化工商业化悬疑 在政策和宏观环境的双重作用下,一度停滞的煤化工项目再次迎来转机。但众多示范项目在新环境下如何向商业化项目转化,依然悬而未决。煤化工大规模商业化需要经历怎样的阵痛?内蒙瓶颈 内蒙作为我国的煤化工重镇,即使上马的大都是还未商业化的示范项目,其发展的瓶颈已经凸显。未来如何大规模推广值得深思。
到达内蒙古鄂尔多斯已是晚上10点多。此时的北京依然车水马龙。鄂尔多斯已夜深人静。从机场到东胜市区的一路上,车辆寥寥无几,很难想象,这种寂静属于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煤化工的热与冷 一边是企业投资热情,一边是决策者谨慎审批,“热投资”与“冷处理”平衡得当,才有利于行业的良陆发展。
今年伊始,有关“煤化工审批开闸”的消息不绝于耳,更有消息称“十二五”期间,将有上万亿投资涌入煤化工领域。发展煤化工,似乎势不可挡。分歧不妨碍中美能源合作——专访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主席丹尼尔·耶金 中国企业进入北美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当然,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欢迎中国企业。中国企业进入北美市场,将会对中美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美之间虽有分歧,但寻求合作可以使整个能源行业建立起较强的相互信任感,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以适当降速控制能源消费 节能目标难以实现与片面追求GDP直接相关,中国应适当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来保证未来能源供应的可持续。
回顾本世纪头十年,中国能源界有两件事最令国内外关注。一为能源消费增长过快:从2000年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1.07%上升到201O年的20.26%,跃居世界第一位,年增率达8.89%。二是连续两个五年计划未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一些重要环境指标恶化。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国民经济过快增长所形成的对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如何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在全球能源治理新的不平衡状态下,中闲应放弃传统思维和操作模式,培养现代治理观念,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当前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第一大国和碳排放第一大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在全球能源治理上却很少发出自己的声音,影响有限,与自身能源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和能源消费的进一步加大,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已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降税能否提振焦炭市场? 低迷的焦炭市场年出口量不足五年前的十分之一,内外因素夹击下中国政府不得不降低关税,放行举措能否扭转市场?
每年的9月30日之前,国家商务部都会如期发布焦炭出口份额,今年也不例外,第二批的424万吨再加上年初公布的第一批424万吨总共为84815-吨,这跟2008年前的持续1500万吨相比少了40%以上。国网海外谋略 从菲律宾到巴西和葡萄牙,国家电网的国际化步伐越来越坚定,其选择的投资目标也各有深意,它下一个布局会在哪里?
任职两年来,国家电网巴西公司总经理蔡鸿贤频频亮相在国内外的报刊荧屏,曝光率远远高于其在国内担任福建三明市电业局局长和国网高培中心副主任的时候。中国铀资源隐忧 核电重启在即,铀资源问题重新受到关注。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未来大量核电站的建设,天然铀能否满足“贫铀”的中国?
自今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核安全规划》征求意见稿之后,9月环保部加快了对核电企业的准入申请审批和环评审批。很多迹象显示,核电项目重启已箭在弦上。然而,随着我国核电规模不断扩大,铀矿储量能否满足未来核电发展需求,再一次引起业界担忧。垃圾发电窘境 垃圾焚烧成为中国城市公共领域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如何让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重新回归可再生能源的绿色方阵?8月底,随着自然之友、自然大学等18家民间环保组织向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发出公开信,要求公众参与由其投资的南宫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有关垃圾焚烧的争议再次成为公共话题。岛屿争端的能源视角 随着海上油气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已经成为国际冲突的重要导火索。
因日本“购岛”闹剧所引发的中日间敌对情绪仍在发酵,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美国国防部长对两国进行了紧急斡旋,但近期双方的立场并未出现真正的缓和。欧俄天然气反垄断暗战 借助页岩气和天然气现货市场的新变化,欧盟对俄气启动了新一轮反垄断调查,未来这将可能颠覆俄气在欧洲长达数十年的商业模式。
9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气)发起反垄断调查。这是继去年搜查俄气驻欧洲国家办事处之后,欧盟针对俄气采取的新一轮施压措施。这一行动,不仅确立了欧洲天然气市场新的游戏规则,更重要的是,可能颠覆俄气长达数十年的商业模式。非洲铀矿“四小强”机遇 中国在非铀业投资或许应该“另起炉灶”,因为此前在非经营的外国矿企都是杠杆经营、资本运作的老手,善于将垃圾资本包装成“精品潜力股”,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巨大风险。光伏:后双反时代的救赎 仅仅一年的时间,曾经风光无限的光伏产业瞬间转入冰冻期。在国内需求疲软、出口遭遇美欧“双反”阻击的当下,光伏企业将如何完成自我救赎?
9月5日,北京顺义区新国展,国际光伏展览会第一天。
门口安检时并未出现排队,场馆内参会者寥寥,十分冷清。尽管昔日的“光伏酋富”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前来捧场,但与此前展会他四处行走像巡视般的情形相比,已是大相径庭。英利求变自救 要么升级,要么出局。在这场光伏寒冬中,企业唯有主动求变,才可能有生存的机会。
9月15日早晨8点,河北保定。
数干名英利员工列队集结于英利集团总部广场上,苗连生在台上滔滔不绝地传达着他的新战略,同时就此前对形势的误判做出检讨。“我忽略了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重大错误,今年有很多国家面临大选,这对行业的冲击很大。”谁是未来赢家 “现在光伏行业不是简单的过冬,而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饥饿游戏,你不把他杀死你就得死,最后的生存者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流血也好,红海也罢,企业必须足够大才行。”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光伏危机中,沈忠民坚信“规模为王”。苏龙模式启示录 陶建华治下的苏龙电厂颠覆了传统的管理和经营理念,形成了独特的苏龙模式。
2012年9月的一天,在位于江苏江阴苏龙热电有限公司的餐厅,以59岁的总经理陶建华为首,包括公司副总经理金亚洪、副书记何国华以及各部门主任等悉数落座。陶建华在询问了昨日的工作情况后,布置了当天的工作。页岩气:国际能源格局的新变量 页岩气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分布较为分散,不具备集中垄断性储藏特质,因此可能成为撼动国际能源格局的新变量。
国际能源格局大致可以被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全球范围内有关主要能源储藏、开采与消费问题而形成的基本结构。俄罗斯:页岩气难与常规气竞争 作为常规天然气大国,俄罗斯并不看好页岩气,认为页岩气短期内还难与常规气形成实质性竞争。
俄罗斯是全球天然气大国。其常规天然气储量,年产量长期居世界第一。然而近三年来,页岩气的大量开采,美国取代了俄罗斯跃居世界天然气产量榜首。斯德哥尔摩:能源来自于想象 对于斯德哥尔摩人而言,新能源只是一种想象力和行动力的革命,他们甚至用人群的体温来为一座火车站供热。每天早上8点,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中央火车站最繁忙的时间,成千上万的瑞典人涌进这里搭乘火车前往上班的地点。车站外是斯德哥尔摩典型的冬日早晨,阴冷,飘着雪花,站内却暖意融融,不少人还脱去了厚重的外套。为何不做素食客? 尽管选择素食的人们可能出于不同的目的,但让身体更加健康,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却是共同和一致的收益。
不知道哪一天,突然心血来潮,体重微胖的我决定吃素。得知这一消息,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会带有几分八卦地询问我,“人生是否遭遇了什么重大变故?”或是“在哪座高山或古刹邂逅了某位得道高人?”“无处”不发电 能量无处不在,一个人无论走路、吃饭还是睡觉,只要运动就会产生能量,就可以供人类使用。
楼下橱窗里贴了张“停电通知”一一由于线路检查,小区将从中午12点到晚上8点,实行停电措施。早上上班时,尼兰从旁边走过时匆匆瞥了一眼,随后就把此事埋没在一大堆工作底下。直到下班进家门,按了灯后的屋子仍然一片黑,她才突然意识到:“停电了。”环境 中国三峡水库漂浮物成新能源
三峡水库漂浮物的处理是三峡蓄水后的一大难题。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与华新水泥(秭归)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水泥窑协同处理漂浮物生产线投产3年来。将三峡水库漂浮物处理后用作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燃料,累计处理漂浮物13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约1万多吨标准煤。这种处理方法既避免了漂浮物的二次污染,又为三峡工业提供了“新能源”。科技 1.利用废旧电池剩余电量充电的电池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废旧电池怎么处理的问题,其实里面还有剩余的电量,扔掉也可惜了。这款名为R—Battery可循环电池设计以一号电池作为形态载体,将废旧的五号或七号电池置于其中便可将其剩余电量转换收集利用,收集后本身可以作为一号电池正常使用。其实真正的能源再利用就是体现这方面,绝对不放弃那仅有的一丝丝电量。能源如何重塑世界? 《能源重塑世界》是丹尼尔·耶金先生以全球视野观察能源问题的又一部力作。他从政治、经济、外交多角度诠释了能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并以专门的篇章阐述了中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扮演的角色,是一部了解和研究能源问题的有价值的专著。失衡的中国经济增长及其拯救 用“第三只眼睛”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得失,能否客观中立地给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症结?
当“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还在争吵不休的时候,更多的人已经厌烦了这种争吵。当然,对于关心中国经济的人来说。更明智的办法是平静下来,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经济增长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井将其放到世界经济的平台上考虑下一步的战略规划。能源进化:从木柴到人造能源 从木柴到时下的清洁可再生能源,驱动能源产口叩变迁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从木头到煤,从煤到石油,再到天然气和核能,人类所用能源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一过程中,人类对能源需求总量越来越大,能源密度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