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暴露对人体的健康损害已成为热点研究课题。对Web of Science平台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和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检索的481篇英文论文和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46篇中文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农药暴露对健康损害的论文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该方面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截面研究是该方面最主要研究类型,而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是被采用最多的定量研究方法。农药暴露对人体各个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健康损害是主要研究领域,也是2011—2015年的研究热点;大量论文分析了农药暴露与癌症和死亡之间的关系。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该方面的研究仍存在较大差距。
利用荧光标记法及分子模拟法,研究了氟虫腈与昆虫γ-氨基丁酸(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的相互作用。荧光标记试验结果显示,氟虫腈与家蝇脑内GABA受体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最大结合量[RT]值和亲和常数K_d值分别为(21.3±2.5)pmol/mg protein和(109±9)nmol/L。分子模拟结果显示:氟虫腈与果蝇RDL受体间形成3条氢键;两者之间的CDOCKER的相互作用能为–137.93 k J/mol。试验和理论两方面均证实,氟虫腈对昆虫GABA受体的强亲和性是导致氟虫腈对昆虫产生高毒性的重要原因。
为确定苹果树体的有效吸收期并建立初始流速v0与有效吸收期内树体吸收量的回归方程,以纯水为注射液,研究了输液流速与树体吸收量的关系,通过统计软件分析相邻观测时间与对应流速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初始流速v0与树体有效吸收期内吸收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树体的有效吸收期为注射开始后048 h;相邻观测时间与对应的流速间存在极显著的一元线性关系和幂函数曲线关系,同时注射期间温度对流速具有一定影响,温度上升时流速上升,温度下降则流速亦下降;v0与48 h内树体的吸收量呈显著回归关系。建立回归方程时,若不区分9:00 am开始注射时的初始流速v0与注射开始后3 h(12:00 am)时流速v3的比值(流速比,v0/v3)关系,且v0在01 m L/min时,采用一元回归方程时的差异率显著高于幂函数方程,而当v0在24 m L/min时,采用幂函数方程的差异率显著高于一元回归方程;若区分流速比,且流速比为0.61,v0为14 m L/min时,采用一元函数方程估测的差异率显著低于幂函数方程,流速比为11.6,v0为04 m L/min时,一元函数与幂函数方程估测的差异率无显著性差异。在不区分流速比的情况下,两类方程的差异率均在20%30%之间。因此,当v0在01 m L/min之间时,建议采用幂函数方程;当v0为12 m L/min时,采用一元函数或幂函数方程均可;当v0在24 m L/min之间时,建议采用一元函数方程。区分流速比时,两类方程的差异率均小于15%。因此,当流速比为0.61,v0在01 m L/min之间时,采用一元函数或幂函数方程均可,当v0为14 m L/min时,建议采用一元函数方程;当流速比为11.6,v0在04 m L/min之间时,采用一元函数或幂函数方程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