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残端悬吊术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阴道残端悬吊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50例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行子宫颈癌根治术加阴道残端悬吊术,对照组行子宫颈癌根治术。并观察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病率和脏器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阴道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而性生活时男方有阴道短小感、女方有不适感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子宫颈癌根治术中,采用阴道残端悬吊术可以防止手术后阴道残端的进一步短缩而又不增加手术难度,有利于改善术后性生活质量。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91例锥体束系痉挛性脑瘫临床疗效分析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观察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锥体束系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对91例锥体束系痉挛性脑瘫患儿施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痉挛解除情况并进行功能评定。结果91例患者术后81例痉挛完全消失,10例明显缓解,解痉有效率100%;术后行走能力评分5分43例,4分30例,3分12例,总有效率93.5%;步态明显改善49例,有所改善26例,总有效率82.4%。结论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锥体束系痉挛型脑瘫疗效显著。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FLAG方案[氟达拉滨(Flud)联合阿糖胞苷(Ara-C)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FLAG方案[Flud 50mg/d静脉滴注,连续5d;Ara—C 1000mg/d,于Flud治疗后4h开始持续静脉滴注,连续5d;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时给予G-CSF 5μg/(kg·d),皮下注射.直至WBC≥1.0×10^9/L]治疗AML患者15例,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完全缓解8例,完全缓解率53.3%;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80.0%;无效2例,死亡1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轻度肝损害等。结论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好,患者对其耐受性好。低浓度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观察低浓度丝裂霉素C(MMC)在自体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行翼状胬肉切除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40只眼,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患者4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用0.2mg/mL的MMC 3min。B组50例患者5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术中采用自体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C组50例患者5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术中接受自体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0.2mg/mL MMC 1 min。随访13~62个月,术后观察3组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复发率:A组4例(10.0%),B组3例(6.0%),C组2例(4.0%)。A组与B、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C组复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刨面上皮完全形成在术后14d内。并发症:结膜肉芽肿A组2例,B、C组无;巩膜软化溶解A组1例。未发现角膜穿孔、虹膜炎、青光眼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术中应用低浓度MMC(0.02%1min)无明显降低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作用。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弹道超声治疗结石性脓肾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方法、疗效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8月应用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39例结石性脓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方法、临床疗效及其优点等资料进行评价。结果39例患者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结石取净率为89.7%(35/39),2例1周后二次碎石,2例术后结合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术后随访36例患肾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发生肾萎缩2例,无一例需行肾切除。结论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装置治疗结石性脓肾安全、有效、保肾率高。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可行性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索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年龄18~64岁,以芬太尼2μg/kg或瑞芬太尼1μg/kg、异丙酚2mg/kg静脉诱导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异丙酚4mg/(kg·h)(P4)组、异丙酚6mg/(kg·h)(P6)组、异丙酚8mg/(kg·h)(P8)组和异丙酚4mg/(kg·h)+瑞芬太尼5μg/(kg·h)(R)组,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观察各组患者麻醉诱导插管过程中循环、呼吸(MAP、DBP、SBP、HR、ECG、RR和SPO2)改变及盲探气管插管的第1次成功率;记录插管过程中知晓发生率和后鼻孔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结果各组循环稳定,但P8、R组插管时循环变化较小,R组插管时部分患者HR较慢;各组呼吸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但P8、R组最明显,R组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其它3组,吸氧后各组SPO2均能维持正常;P8、R组盲探气管插管的第1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其它2组。结论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更安全、可靠,诱导后异丙酚维持量以8mg/(kg·h)为宜。经B超监测健康成人膀胱残余尿量的比较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比较健常成人不同性别、年龄段膀胱残余尿量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20-29岁年龄段(男19例、女19例)、30-39岁年龄段(男29例、女33例)、40-49岁年龄段(男22例、女30例)、50~59岁年龄段(男10例、女15例)健康成人计177例。经腹部B超扫查,测量排尿后膀胱的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计算膀胱残余尿量(公式:V=0.5d1·d2·d3)。结果(1)同年龄组男、女膀胱残余尿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2)女性各年龄组间膀胱残余尿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3)男20-29岁、男30-39岁与男50-59岁年龄组膀胱残余尿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男性其余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同年龄段男女排尿姿势不同、解剖不同不会引起膀胱残余尿量差异,不同年龄段男性膀胱残余尿量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女性膀胱残余尿量与年龄无关。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采用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126眼,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98眼治愈(77.78%),好转16眼(12.69%),复发10眼(7.93%),其他2眼(1.6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以上的有12眼,0.2以上的有21眼,0.4以上的有75眼,0.1以下的有18眼。8眼(6.35%)发生排斥反应。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对治疗感染性角膜炎有效。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再探讨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9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72h内,早期组)与晚期(抗炎2周内,晚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的关系。结果早期组29例中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72.4min,平均住院5.2d;晚期组70例中2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75.2min,平均住院12.1d。2组中转开腹率及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72h内手术可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手术难度及中转率。男性假两性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分析男性假两性畸形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男性假两性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Leydig细胞不发育或发育不全(或睾丸对LH不反应症)患者术后性别为女性,其中1例行人工阴道形成术;3例行腹股沟隐睾摘除术。1例5α-还原酶缺陷症患者行两性畸形纠正+尿道形成术+阴茎弯曲纠正术,术后性别为男性;1例完全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未进一步治疗。结论男性假两性畸形疾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者的性别应根据诊断作出选择。应变率成像技术对风湿性心脏病右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估风湿性左心瓣膜病患者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将风湿性左心瓣膜病组按三尖瓣返流速度估测肺动脉高压的程度,选取其中的肺动脉高压轻度组作为研究对象,获取正常组和风湿性左心瓣膜病组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窒面心肌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应变、应变率曲线,并且分别测量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结果风湿性左心瓣膜病肺动脉高压轻度组,其(1)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室面收缩期峰值应变均小于正常组(P〈0.05);(2)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和室间隔右室面中间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是评价风湿性左心瓣膜病右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敏感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在病变早期发现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前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前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0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简明损伤标准与损伤严重度评分(AIS-ISS)分为S1组(ISS〈25分)69例和S2组(ISS≥25分)39例;根据创伤后至开始有效复苏时间分为5组:A组(≤30min)35例、B组(30min〈t≤2h)28例、C组(2h〈t≤4h)20例、D组(4h〈t〈8h)15例、E组(t≥8h)10例。分别检测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B)、D-二聚体(D-D)浓度、抗凝血酶活性(AT:A)和纤溶酶原活性(PLG:A);并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A、D、E3组PT、APTT、FB、D-D、AT:A、PLG: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D-D、AT:A、PLG: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PT、APTT、FB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PT、D-D、AT:A、PLG: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APTT、FB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1、S2组PT、APTT、FB、D-D、AT:A、PLG: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2组PT、FB、D-D、AT:A、PLG:A值与S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凝血纤溶系统出现明显异常,并随休克时间的长短而有不同的改变;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可能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睾丸扭转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睾丸扭转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16例睾丸扭转患者均行CDFI检查。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确诊为睾丸扭转;2例考虑为睾丸扭转可能,最终通过手术证实。9例因睾丸扭转时间过长发现睾丸均坏死,予以切除;7例行手法复位后均表现有不同程度血供恢复,保留睾丸,术后行CDFI复查睾丸有血供。结论CDFI诊断睾丸扭转正确率高,能较准确地判断睾丸扭转的程度及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为手术的选择提供有效的依据,也可作为手术复位后疗效评价的依据。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女性尿失禁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评价盆底肌功能训练在防治女性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138例住院自然初次分娩产妇,随机分成2组。训练组68例于产后进行6周盆底肌功能训练,对照组70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分别于产后6周及12周随访,通过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和尿垫试验,评价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对尿失禁的影响。结果在产后6周时2组的尿失禁发生率无差异,产后12周时训练组尿失禁发生率降低,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可以提高盆底肌力和减少女性产后尿失禁。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给氧对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对减少肺内分流和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2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观察组(B组)2组,每组各11例。B组在OLV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气(1~3L/min),A组在OLV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大气中;并于OLV前(T1)、OLV 30min(T2)、OLV 60min(T3)、关胸双肺通气(TLV)30min,分别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结果在OLV 30min及OLV 60min时,B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A组(P〈0.05);OLV 30min时B组Qs/Qt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OLV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气可以明显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减小低氧血症的发生率。CK20 mRNA联合组织切片检测直肠癌系膜内转移的临床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通过检测直肠癌系膜组织中CK20 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直肠癌系膜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直肠癌系膜转移规律,为切除直肠系膜的合理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取行直肠癌手术切除的直肠癌和直肠系膜组织标本40例,良性肠道疾病的正常直肠系膜组织10例。剪取肿瘤组织和距肿瘤下缘1、2、3、4、5cm的直肠系膜组织,分别进行:①各段系膜组织分别HE染色切片检查;②各段系膜组织中CK20 mRNA表达水平检测(RT-PCR法),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直肠系膜标本HE染色切片中,距肿瘤下缘1、2、3、4、5cm的阳性率分别为:37.5%(15/40)、15.0%(6/40)、0%(0/40)、0%(0/40)、0%(0/40);40例直肠系膜标本中,距肿瘤下缘1、2、3、4、5cm的系膜组织CK20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19/40)、27.5%(11/40)、12.5%(5/40)、0%(0/40)、0%(0/40)。CK20 mRNA在正常直肠系膜组织中不表达,系膜中CK20 mRNA的表达与肿瘤分期、肿瘤形态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①检测直肠系膜组织中CK20 mRNA的表达(肿瘤微转移)较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更为敏感;②对于直肠癌,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远端直肠系膜切除长度为4cm,但对于TNM分期偏晚、浸润型、低分化直肠癌病例,范围应适当增大。咪达唑仑治疗新生儿难治性惊厥56例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新生儿难治性惊厥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5月-2007年6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56例难治性惊厥患儿给予眯达唑仑治疗,观察用药剂量、止痉时间和维持时间。结果56例患儿在使用咪达唑仑后15min-4h抽搐停止,平均剂量为(0.159±0.042)mg/(kg·h),维持时间最短21h,最长138h,平均52h。有效5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3%。3例复发患儿再次应用咪达唑仑后均止痉,未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治疗难治性惊厥患儿临床疗效明显,是治疗难治性惊厥的理想选择。单波长近红外线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观察单波长近红外线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30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给予一般降糖治疗联合口服甲钻胺(500μg,td),治疗组1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单波长近红外线治疗(1次/d,30min/次),观察3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勃起障碍程度评分(IIEF评分)明显升高,勃起功能障碍有较明显改善(P〈0.01)。结论单波长红外线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勃起功能。63例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了解南昌市各医院的新生儿溶血病(HDN)母婴血型及抗体分布频率;观察HDN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新生儿出生时间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9月南昌市各医院送检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母婴血液标本167例进行母婴血型鉴定和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结果1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53例为ABO—HDN,11例为Rh—HDN,其中1例为ABO合并Rh新生儿溶血病。在检出的新生儿溶血病中抗体分布频率中抗A抗体为44.44%(28/63);抗B抗体为39.68%(25/63);抗D抗体为12.70%(8/63);抗E抗体为4.76%(3/6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诊断为HDN的检出率为37.72%(63/167),其中出生后0~2d组检出率为52.83%(28/53);出生后3~4d组的检出率为42.81%(22/52);出生后5~6d组的检出率为27.27%(9/33);出生后〉6d组的检出率为13.79%(4/29)。三项试验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简称直抗试验)的阳性率为82.54%(52/63),血清游离试验的阳性率为73.02%(46/63)。结论在南昌地区的HDN以ABO-HDN最为常见,抗体分布特征为抗A抗体〉抗B抗体〉抗D抗体〉抗E抗体。新生儿溶血病在出生后0-2d组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检出率逐渐降低。三项试验以放散试验最为敏感,依次为直抗试验和游离试验。不同血清PCT水平的创伤MODS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的变化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创伤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的变化。方法测定严重创伤MODS患者血清PCT水平,按PCT含量分为PCT轻度升高组(PCT—L组,n=12),PCT中度升高组(PCT—M组,n=18),PCT重度升高组(PCT—H组,n=18),并将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正常对照组,n=10),测量4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含量,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IR和HOMA-β。结果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到PCT。不同血清PCT水平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OMA-IR、HOMA-β及空腹血糖均有显著差异(P〈0.01)。PCT—M组和PCT—H组患者HOMA-IR指数和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PCT—L组(P〈0.01),PCT—H组HOMA-IR指数和空腹血糖又明显高于PCT—M组(P〈0.01);PCT—H组和PCT—M组HOMA—β指数均明显低于PCT—L组(P〈0.01),PCT-H组HOMA—β指数明显低于PCT-M组(P〈0.01)。结论创伤MODS患者血清PCT水平与HDMA-IR和HOMA—β有关,血清PCT水平可作为判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的预警指标。先天性心脏病二期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二期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76例肺动脉瓣闭锁、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大血管错位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采取正中切口进胸,体外循环下行二期根治术。结果死亡7例,其中低心排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体外循环气体遁入1例;余69例除血红蛋白尿6例外,无与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结论自体放血、常规股动静脉插管准备和转流技术是二期根治术的体外循环转流管理技术的关键。关节镜辅助下膝关节后内侧微创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常规前侧入路进镜探查关节腔,处理发现的合并伤,并在镜下引导行后内侧小切口切开,骨折复位,并以锚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8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仅有2例患者后抽屉试验呈弱阳性。均无伸膝受限。1例有轻度屈膝受限(20°),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0.2±2.2)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联合检测CEA、ADA、LDH在鉴别胸腔积液性质上的临床价值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方法将住院患者新鲜抽取的胸腔积液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分别采用磁酶免法、酶速率法、速率法测定其CEA、ADA、LDH的含量。同法检测其血清CEA、ADA、LDH含量。结果254例胸腔积液中,18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胸水CEA、LDH、ADA与66例癌性胸腔积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CEA含量显著低于癌性胸腔积液(P〈0.001),ADA、LDH含量显著高于癌性胸腔积液(P〈0.001,P〈0.01);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LDH、ADA与血清LDH、ADA的比值显著高于癌性胸腔积液患者(P〈0.01),而胸水CEA与血清CEA的比值则显著低于癌性胸腔积液患者(P〈0.01)。结论癌性胸腔积液的CEA、ADA、LDH的结果与结核性胸腔积液CEA、ADA、LDH的结果差异显著,可通过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CEA、ADA、LDH辅助判断胸腔积液的性质。皮下颗粒细胞瘤一例报告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因左锁骨上方肿物发现一年余来院就诊。肿物初始如花生粒大小,近半年肿物渐增大至鸡蛋黄大。入院前在本院门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颗粒细胞瘤”。患者高血压病史10余年,子宫切除术后9年。一种视网膜血管的分割方法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一种自动的视网膜血管分割方法。方法在2个尺度下增强血管图像,由基于直方图的加权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形态学细化算子提取血管的近似中心线;通过多尺度形态学重构得到主要血管,再由较小尺度的匹配滤波增强中小血管;合并上述两部分得到最终的血管分割结果。结果对DRIVE数据库测试图像分割的灵敏性为0.7017,特异性为0.9816,准确率为0.9457。结论较同类无监督的血管分割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但对于小血管的灵敏性不高。2006-2008年南昌地区淋球菌耐药检测结果分析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分析2006—2008年南昌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PPNG)淋球菌耐药现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33株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改良碘定量法监测PPNG菌株。结果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和头孢三嗪的耐药率分别为72.2%、74.4%、49.6%、2.3%和3.8%,检出16株(12.0%)PPNG菌株,同时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占35.3%。结论头孢三嗪和大观霉素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热休克蛋白70的胃肠黏膜分子伴侣保护作用及免疫调节功能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机体细胞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状态下合成增多的一类蛋白质,在细胞的多种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综述热休克蛋白70作为细胞内保护者在胃肠黏膜对抗细胞毒素和细胞应激中所发挥的“分子伴侣”功能及细胞外HSP70作为免疫系统的“危险信号”的免疫调节功能,以便更好地了解细胞保护和细胞修复机制,为炎性胃肠疾病、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提供新的治疗策略。VEGF—C、VEGFR-3在原发性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标本来自2006年6—8月56例手术根治性切除大肠癌,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病理情况,并以20例结肠良性腺瘤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组织标本中的VEGF-C蛋白、VEGFR-3蛋白及CD34蛋白的表达,并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VEGF-C及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强度明显较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的高(P〈0.05)。大肠癌中VEGF-C的表达与VEGFR-3的表达可能有相关联系。(2)大肠癌中LMVD数值高于大肠腺瘤中的LMVD(P〈0.05)。大肠癌组织中MVD数值高于大肠腺瘤中的MVD(P〈0.05)。VEGF-C表达阳性的肿瘤LMVD高于VEGF-C表达阴性肿瘤LMVD(P〈0.05)。而VEGF-C表达阳性肿瘤与VEGF-C表达阴性肿瘤中的MV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VEGF-C及VEGFR-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并可能与大肠癌的经淋巴道转移增加有关。(2)VEGF-C的表达与大肠癌LMVD增高有关,而与MVD增高无关。(3)MVD增高可能促进了肿瘤的经淋巴道转移。足底注射吗啡可阻止谷氨酸和天然辣椒碱引起的动物对放射热的逃避行为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足底注射吗啡对由谷氨酸和天然辣椒碱引起的动物对放射热的逃避行为的影响,从而了解阿片和谷氨酸受体在末梢神经痛觉传递中的相互作用。方法12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10只。在大鼠后肢左侧足底分别注射(正常对照组不用药)、生理盐水组(saline组)、谷氨酸组(Glu组)、天然辣椒碱组(Cap组)、吗啡组(Mor组)、盐酸纳洛酮组(NLX组)、谷氨酸牟吗啡组(Glu+Mor组)、谷氨酸+盐酸纳洛酮组(Glu+NLX组)、谷氨酸+盐酸纳洛酮+吗啡组(Glu+NLX+Mor组)、天然辣椒碱+吗啡组(Cap+Mor组)、天然辣椒碱+盐酸纳洛酮组(Cap+NLX组)、天然辣椒碱+盐酸纳洛酮+吗啡组(Cap+NLX+Mor组);注射药物15min,1、2、3、4、5、6h后分别观察SD雄性大鼠双足温度逃避域值的变化。结果大鼠双足逃避域值的变化,正常对照组左足的温度逃避域值为(11.7±0.29)s,右足的温度逃避域值为(11.5±0.4)s,两者的比为100%;saline组、Mor组、NLX组左右足的温度逃避域值比均为10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组最大减少幅度发生在15~180min之间[150nmol为(66.4±3.9)%;300nmol为(70±4.3)%],与salin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组最大减少幅度发生在15~120min之间[1.5μmol为(85.9±1.3)%,5±mol为(78.7±2.7)%],与salin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Mor组逃避域值比最大值为(130±4)%,显著高于G1u组(P〈0.05);Glu+NLX+Mor组最大值为(81±6)%,低于Glu+Mor组(P〈0.05);Cap+Mot最大值为(203±10)%,显著高于Cap组(P〈0.05);Cap+NLX+Mor组最大值为(89±9)%,低于Cap+Mor组(P〈0.05)。结论谷氨酸受体参与末梢神经痛觉传递,激活阿片受体可以阻止外源性和内源性谷氨酸所引起的温度逃避域值比的下降,而盐酸纳洛酮可以拮抗吗啡的这种作用。前列腺组织锌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研究用前列腺组织内锌含量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符合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规定的前列腺穿刺指征患者行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留取一份组织用ICP—MS测定前列腺组织内锌含量,其余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同时收集患者的血清PSA、经直肠前列腺彩超结果、前列腺穿刺组织的病理结果等资料。结果根据病理结果,把患者分为前列腺良性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前列腺良性增生组(n=20):血清PSA(6.691±5.920)ng/mL,前列腺组织锌含量(125.845±75.600)μg/g(湿重)。前列腺癌组:血清PSA:(68.390±59.000)ng/mL,前列腺组织锌含量(54.470±32.690)μg/g(湿重)。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锌含量明显低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前列腺组织中锌含量的降低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RAGE与Col4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糖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与Ⅳ胶原(Col4)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2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4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其中胰岛素抵抗组(IR)22例,非胰岛素抵抗组(NIR)18例]的卵巢组织进行RAGE和Ⅳ胶原al(Col4Al)表达情况的半定量检测。结果RAGE在PCOS患者IR组和NIR组中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5),在PCOS患者IR组的表达高于NIR组(P〈0.05);Col4Al在PCOS患者IR组和NIR组中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5),在PCOS患者IR组的表达高于NIR组(P〈0.05)。结论RAGE与Col4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其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关系。家兔急性房颤模型的建立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经快速肺静脉起搏方法制作家兔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64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及对照组(n=32),对照组为假手术组通过开胸植入食道调搏电极但不起搏,实验组通过开胸植入食道调搏电极(程序刺激与Burst刺激相结合)刺激肺静脉建立家兔急性房颤模型,监测房颤的发生情况、持续时间及房颤时心室率变化情况,同时测定起搏前及房颤发生后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变化,并对心房组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经程序刺激诱发出房颤15只,爆发刺激诱发出房颤8只,房颤总诱发率为71.88%;对照组2只发生房颤,房颤发生率为6.25%。实验组房颤持续时间(40.53±3.70)min,对照组(17.05±1.55)min,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房颤时心室率[(307.64±2.74)次/min]明显快于基础心率[(227.70±1.02)次/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AERP缩短,AERP频率适应不良,与基础状态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光镜下左心房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到早期炎症表现。结论经快速肺静脉起搏方法制作房颤动物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是建立急性房颤模型的有效方法。不同CO2气腹压力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CO2气腹压力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CO2气腹体外模型,以不同压力(0、7、14mmHg)的CO2气腹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处理4h,设未处理组为对照组。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及电镜比较各组CaSki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7mmHg组第1—5天吸光度值明显高于0mmHg组、14mmHg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mmHg组G2/M期的人宫颈癌CaSki细胞数值明显高于0mmHg组、14mmHg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mmHg组S期人宫颈癌CaSki细胞数值明显高于0mmHg组、7mmHg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宫颈癌CaSki细胞的增殖指数随着CO2气腹压力的升高而增高;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7mmHg组、14mmHg组均可见明显异常的核分裂像。结论CO2气腹在一定的压力状态下表现出较强的促细胞生长效应。运动对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中磷酸受纳蛋白表达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观察运动对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中磷酸受纳蛋白(PLB)表达影响及其意义。方法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运动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运动组4组,每组1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第4天开始跑台运动,于运动第4周末心脏采血收集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RT—PCR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细胞中磷酸受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升高(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P〈0.01),心肌细胞PLB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糖尿病+运动组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升高(均P〈0.01),心肌细胞中PLB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运动组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降低(均P〈0.05),PLB mRNA和PLB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运动对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与运动能上调PLB基因表达可能有关。不同剂量牛磺酸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探讨牛磺酸拮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生物学效应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牛磺酸组及高剂量牛磺酸组,观察8周,分别检测各组8周末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对照组Hcy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5);模型组MDA、ET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5),模型组NO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5),不同剂量牛磺酸之间差别没有显著性;模型组SOD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5),高剂量牛磺酸组SOD的升高幅度大于低剂量牛磺酸组(P〈0.05)。结论在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的动物实验中,蛋氨酸饲料喂养可造成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牛磺酸的干预不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但可改善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清MDA、ET含量的升高,血清SOD、N0含量的降低,表明牛磺酸可能是通过拮抗同型半胱氨酸的生物学效应保护内皮功能、抗氧化而发挥其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孕激素受体基因PROGINS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基因(PRG)内含子G插入306碱基对PROGINS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技术对60例ICP患者(ICP组)和6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PR基因PROGINS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ICP组孕激素受体基因的PROGINS基因型T1/T1、T1/T2、T2/T2频率分别为95.00%、5.00%、0%;对照组分别为96.67%、3.3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等位基因T1、T2频率分别为97.50%、2.50%,对照组分别为98.33%、1.67%,2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GINS基因多态性可能与ICP的发病无关。尿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PAI-1分泌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尿酸(U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分泌的影响,以阐明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UA(0、2、4、8、16mg/dL)作用24h对HUVECs增殖的影响;用ELISA方法评价不同浓度UA(0、2、4、8、16mg/dL)作用HUVECs 24h及8mg/da UA作用HUVECs 1、3、6、12、24h对细胞培养液中PAI-1的影响。结果U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8、16mg/dL UA组与对照组(0mg/dLUA)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A诱导HUVECs分泌PAI-1呈浓度依赖性增加,8、16mg/dL UA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A诱导HUVECs分泌PAI-1亦呈时间依赖性,与1h比较,3、6、12、24h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UA抑制HUVECs增殖,诱导HUVECs分泌PAI-1,这可能与高尿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有关。哮喘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呼吸阻抗关系的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其与脉冲振荡技术(IOS)测定呼吸阻抗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6例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同时作IOS肺功能检测,并设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哮喘组血清TGF-β1浓度较对照组低,中重度组较轻度组低,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01);哮喘组呼吸总阻抗(Zrs)、5Hz和20Hz黏性阻力(R5、R20),5Hz与20Hz时的黏性阻力差(R5—R20)、共振频率(Fres)、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5Hz振荡频率时的电抗(X5)降低;血清TGF-β1水平与呼吸阻抗指标Zrs、R5、R5—R20、Fres呈显著负相关,与X5呈显著正相关,其中Fres的相关性最为密切,与Rc无相关性。结论哮喘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下降与呼吸阻抗的增高和病情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通过血清TGF-β1水平能间接反映哮喘患者气道阻力的变化,可作为支气管哮喘诊断、病情判断的参考指标。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肝脾组织铁过载及其意义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脾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肝脾组织中铁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临床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和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的术中肝脾活检标本,用火焰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肝脾组织中铁元素含量。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肝脾组织标本中的铁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脾组织(P〈0.05),并且随脾亢程度的加重铁含量随之增加。脾组织铁含量升高与肝组织铁含量升高存在明显相关性(r=0.741,P〈0.01)。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肝脾存在明显铁代谢紊乱,发生铁过载,脾脏铁过载加重了肝脏铁负荷,肝脏铁负荷加重是促进肝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地昔帕明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后心室肌单向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地昔帕明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后心室肌单向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心肌缺血组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地昔帕明组(预处理组)先单次静脉给予地昔帕明0.8mg/kg,5min后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假手术组仅开胸但不夹闭左冠状动脉。喂养1周后开胸测定单向动作电位(MAP)和有效不应期(ERP)。结果心肌缺血组梗死周边区心室肌的MAPD50、MAPD90和ERP较假手术组显著延长(P〈0.05);地昔帕明预处理后,其MADP90和ERP比心肌缺血组明显缩短(P〈0.05)。与非梗死区心室肌的MADP90和ERP相比,梗死周边区心室肌的MADP90和ERP显著延长(P〈0.05),地昔帕明组的ERP离散度较心肌缺血组降低。结论心肌缺血后心室的复极化不均一性和ERP离散度增加,地昔帕明预处理能够增加缺血心肌的电稳定性,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D-半乳糖-Aβ复合造模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及丹参酮治疗作用的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研究拟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及丹参酮的治疗作用。方法(1)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AD-模型组: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背侧微量注射凝聚态β-淀粉样肽1-40(amyloid beta-peptide,Aβ1-40)的复合造模方法,拟建立AD样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丹参酮治疗组:AD大鼠造模24h后给予丹参酮[60mg/(kg·d)],溶于5mL玉米油中灌胃14d;假造模对照组:与AD大鼠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2)采用水迷宫行为学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1)AD模型大鼠发生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丹参酮治疗组治疗后较AD模型组潜伏期缩短、误入盲端次数也明显减少。结论(1)D-半乳糖-Aβ复合造模致AD样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AD的特点。水迷宫实验能较真实地反应动物学习记忆功能。(2)丹参酮对AD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Dystrophin基因的表达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研究皮肤成纤维细胞中Dystrophin mRNA和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正常鼠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皮肤成纤维细胞中Dystrophin mRNA及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结果Dystrophin mRNA和Dystrophin蛋白在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均无表达。结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作为细胞间遗传物质转移的供体细胞。抑郁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及海马形态结构的变化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观察抑郁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及海马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孤养加21d慢性不可预见性的温和应激(CUMS)。采用Open-Field、糖水消耗量及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光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测试显示其直立活动得分及水平活动得分均减少、糖水摄入百分比减少及学习记忆力下降;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层变薄,细胞间隙增大,排列紊乱,疏松,细胞结构不完整,甚至有大量细胞缺失;透射电镜下,模型组海马神经元较少,细胞核呈现皱缩改变,核膜凹凸不整模糊不清,并有局部断裂;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变性,嵴消失。结论孤养加21d CUMS可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力下降可能与应激造成海马形态结构改变有关。川芎嗪对轻度烧伤大鼠烧伤痛行为学影响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轻度烧伤大鼠痛行为的影响,了解川芎嗪对烧伤痛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轻度烧伤模型,应用von Frey细丝法和热辐射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观察川芎嗪对烧伤大鼠MWT和TWL的影响。结果烧伤后1h,ⅢA组(生理盐水+Ⅰ度烧伤组)和ⅢB组(生理盐水+浅Ⅱ度烧伤组)MWT和TWL显著性下降,分别持续24h和96h(P〈0.01)。24h之后,ⅡA组(TMP+Ⅰ度烧伤组)TWL和TWL和Ⅰ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ⅡB组(TMP+浅Ⅱ度烧伤组)24h后明显增加,72h后与Ⅰ组相比已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川芎嗪可以抑制烧伤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从而对烧伤痛有抑制作用。醒脑静对急性重度CO中毒大鼠神经元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xingnaoj inginjection,XNJI)对急性重度CO中毒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基因表达和迟发性损伤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CO中毒组、XNJI治疗组。各组大鼠在治疗完毕后取脑组织分别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CO染毒后1、3、5和7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Bcl-2基因表达变化的特点。结果CO中毒组大鼠海马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凋亡,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XNJI治疗组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多,尤以染毒后3d和5d明显(P〈0.05)。结论XNJI可以促进急性CO中毒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得力生诱导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凋亡及其对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中成药得力生诱导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凋亡及其对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特点,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法测定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1)得力生在4mL/L-100mL/L浓度范围内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此作用与药物体积浓度无明显相关关系,但该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r=0.991,P=0.001)。(2)20mL/L浓度的得力生在体外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且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r=0.997,P=0.049)。(3)RT—PCR结果显示,得力生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中表达survivi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4.333,P〈0.05)。结论得力生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A549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有关。《江西医学院学报》变更刊期与每期页码启事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江西医学院学报》稿约(2009年1月修订)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江西医学院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江西医学院学报》期刊简介
主办单位:南昌大学医学院
主 编:高国兰
地 址: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461号
邮政编码:330006
电 话:0791-6361267
电子邮件:6361259@sina.com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2294
国内统一刊号:cn 36-1029/r
邮发代号:44-120
单 价:10.00
定 价: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