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两用不育系的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和光敏核不育性的相互关系 下载全文 两系稻育种实践显示,以农垦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源转育成的籼稻两用不育系大多是温敏型的,而光敏型籼稻两用不育系又大多表现为发育的感光性,在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与育性转换的光敏特性三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联系,为探索这一问题,以杂种F1花药培养获得的2个光温敏不育群体[一个为随机选育的不育系群体,记为DHS,另一个为育种获得的(偏)籼型不育系群体,记为Hs]为材料,对上述3种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有Hs株系皆为(偏)籼型,而DHS株系籼型和粳型皆有,但以中间型居多,DHS和Hs中约有一半析系表现出一定程序的发育感光性,且绝大多数株系的育性转换特性为光温互作型,在总共39个株系中,仅发现3个光敏型,其中Hs-9和DHS-24的育性光敏显著,其温敏和光温互作用效应几乎不存在,表现为单纯的光敏型,DHS-38的光敏和温敏效应显著,但互作效应不显著,表现其育性转换可能同时受到光长和温度的独立控制,未发现单纯的温敏不育型以及发育感温的光敏不育型,在DHS和Hs群体中,3种特性间相互独立,但发育感光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敏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序的正相关,以上研究结合育种实践表明,将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到灿稻背景中是可行的,而培育早灿光敏不育系比较因素。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杆特性的遗传分析 下载全文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用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研究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杆特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所研究的7个性状除了穗颈粗外,其余6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和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占主导地位,遗传率较高,在杂交早代选择效果较好,穗颖花数与穗长,茎粗,茎基抗折力间有极显著的正向加性相关关系,另外,穗颖花烤除了与秆型指数表现极显著的负向加性×加性上位性相关外,与其他5个性状均呈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在利用杂种优势方面,茎基抗折力和株高这两个性装较明显,其次为穗颖花数,第三为穗长花数,第三为穗长和茎粗,从对亲本的综合评价看,不育系以冈46A为最优,恢复系以明恢63为最优。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I.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灌浆特性 下载全文 1997-1998年两年对新株型(NPT)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形态解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PT水稻全生育期的物质积累呈现两次高峰,黄熟期后植株仍具有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但茎鞘物质转化率低,导致生物较量潜力未能充分发挥,NPT水稻的强热粒于开花后14d达到灌浆高峰,弱势粒表现两次灌浆现象,籽粒中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特性青和汕优63,且NPT水稻穗颈维管束数总面积较小,影响了物质向穗部运转,此外,本文还对NTP水稻的遗传改良和高产载培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总结和探讨 下载全文 总结了水稻花药培养(花培)技术中影响培养力的主要理化因素,花培后代遗传特性的利用,花培技术育种应用的关键,分析提出花培技术和遗传育种应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对水稻花培的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龙眼胚性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养及其染色体数目变异 下载全文 从龙眼幼胚培养诱导并筛选出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上已培养6a以上,所保持的若干愈伤组织仍具有强烈的体细胸胚胎发生能力,经细胞学检查,其中个别愈伤组织系的部分愈伤才发现有2n=3x=45或2n=4x=60,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这对于离体筛选龙眼细胞突变体很有价值。模拟酸雨对荔枝叶片膜透性的影响 下载全文 研究了不同pH值(pH5.6,4.5,3.5,3.0,2.5)的模拟酸雨对不同时期荔 枝叶片(红色嫩叶,成长叶片及老叶)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长叶片的抗酸能力最强,叶片可溶性糖,K^+,Ca^2+,Mg^2+的渗出量随酸雨的pH值的下降而增加,说明细胞的透性增加,K^+的渗出量可作为酸雨伤害荔枝叶片的主要评价指标。柑橘、龙眼园上土壤有机质与有效性养分质量分数的相关性 下载全文 对福建省781个柑橘园和315个龙眼园的土训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果园多数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处于良好水平,土训有机质质量分数与有效性养分质量分数关系密切,土训有效性养分质量分随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柑橘园与龙眼园土壤的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5-35和10-30g.kg^-1, 其土壤有效性养分质量分数较为适宜,因此,上述2种果园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可作为较为适宜范围。Guan溪蜜柚主产区(平和县)果园的营养状况 下载全文 分析了Guan溪蜜机主产区(和平县)200片(次)果园的叶片和土训矿质元素质量分析状况,结果表明,部分果园植株矿质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存在失衡现象,尤其是植株的B,Cu,Fe等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偏高,大多数果园土壤存在土壤酸性强,速效P质量分数高,交换性盐基(Ca,Mg,K)质量分数低的问题,较多的果园土壤微量元素有较效态质量分数偏低,同时,就生产区果园存在的上述矿质营养问题提出施肥建议。金针菇的原生质体单核化 下载全文 采用显微镜单孢分离技术从金针菇菌株FL19(黄色品种)和8801(白色品种)分离刚萌发的原生质体再生菌株,分别获得89和83株单个原生质 体再生菌株,并对它们的不亲和性因子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个亲本的不亲和性因子A和B都存在3个复等位基因,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可以白色金针菇的品种改良提供一个新途径。三种杀菌剂对木霉菌及食用菌的毒力测定 下载全文 测定了3种杀菌剂对木霉菌和食用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施保克,施保功对木老的孢子萌发和菌丝长均有极强裂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是施保克为0.74和0.68mg.L^-1,施保功为0.7.69和0.89mg.L^-1,多菌灵仅对木霉菌丝有抑制作用,EC50为114.77mg.L^-1, 对木霉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施保克,施保功,多菌灵对香菇菌丝的EC50分别为13.40,13.78和324.0mg.L^-1,对亲薪菇的CE50分别为14.93,10.71和229.50mg.L^-1.水稻条纹病毒外壳白基因和病害特异性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下载全文 水稻条纹病毒编码的外壳蛋白(CP)的病害特异性蛋白(SP)是两种与症状密切相关的蛋白,本文对我国云南YL分离物的CP基因和S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CP基因和SP基因分别由966和534个核苷酸组成,与已发表的一些分离物相比,LY分离物CP基因与我国山东C分离物和日本T,M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在96.0%左右,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7.0%,但从序列一致性和碱基变异方式来看,C分离物与T,M分离物的亲缘关系稍近,YL分离物SP基因和云南CX分离物之间有99.0%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但与T,M分离物的核苷酸一致性只有94.0%左右,可见,不同分离物间SP基因的变异与基地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的研究进展 下载全文 就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CTV)的传毒特性,传毒率,影响传毒率因素,与柑橘衰退病流行的关系,对混合株系的虫传分离作用以及带毒橘蚜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橘蚜传播CTV的方式为非循回型半持久式,其从甜橙和墨西哥莱檬植株上传播CTV的效率高于棉蚜,橘二叉蚜和乡线菊蚜等蚜虫,橘蚜对CTV不同株系的传毒率有所差异,对重型株系的传毒率较轻型株系高,影响传毒率的因素有蚜虫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对橘蚜与酸橙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特别是衰退型强株系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有密切相关性,它是甜橙衰退病发生与流行的最主要传播介体,橘蚜对CTV具有分离株系的作用,通过单虫传播,可以将混合感染状态的CTV不同株系分离而获得纯化株系,检测橘蚜携带CTV的分子生物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已建立,并已应用于检测橘蚜等蚜虫的单虫带毒情况,讲座认为,不同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橘蚜传播CTV的影响,特别是毒源植物和温度条件对橘蚜传毒率的影响,及利用橘蚜单虫传播分离CTV株系等方面的研究有等进一步加强。以斯氏线虫控制黄曲条跳甲幼虫的田间应用技术 下载全文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探讨菜田不同黄曲条跳甲幼虫基数,斯氏线虫(A24品系)施用量和不同施用条带等条件下线虫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控制效果,结果明,黄曲条跳甲幼虫基数的大小和线虫施用条带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在这几个因素中,在线虫一定施用量范围内,线虫数的作用并不是主要因素,同时建立了控制效果随这些因素变化的动态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模拟,建立了田间不同条件下线虫的定量化应用技术。高氏瘤粉虱重要天敌—桨角蚜小蜂的发育速率模型 下载全文 利用桨角蚜小蜂在5个不同恒温下的发育速率试验数据,分析比较了3种模型(线性日度模型,L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整个温区内,Logistic模型和王氏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且王氏模型的拟合度高于Logisti 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线性日度模型在适温区内的相关系数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小菜蛾触角的显微结构及其作用 下载全文 采用扫描电镜小菜蛾触角,发现雄蛾有9种感觉器,雌蛾有8种感觉器,触角切除试验表明,触角是小菜蛾重要的感觉器官,在搜寻寄主植物中发挥重要作用。农药的负面效应:运去、现状及展望 下载全文 农药曾经为世界农作物作出过巨大贡献,但也对环境造成一些负面效应,通过近年的努力,农药的负面效应已经有所降2代,将来还可望进一步降低,在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农药将继结发挥作用。短背茧峰属Psyttalia Walker—新种记述 下载全文 记述茧蜂科Braconidae潜蝇蜂亚科Opiinae短背茧蜂属Psytlia Walker的一新种扩鄂茧蜂P.exter-saWeng et Chen sp.nov..该新种与分布于南非的P.ngomeensis Fischer相似,但新种的上鄂基部齿状扩大,触角公为27节,柄后腹光滑可与后者区别,与中国唯一的已知种氏茧蜂P.romani Fahringer的区别在于并胸腹节仅具中纵脊,上鄂基总齿状扩大,回脉后叉式,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溶解性有机质对水稻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 下载全文 用溶液交换法研究了从猪粪,稻草和紫云英3种有机胎提取的溶解性有机质对水稻生长及其吸收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来源不同的溶解性有机质均显著促进了水稻根系及茎叶的生长,提高了水稻的分蘖数,3种溶解性有机分解液均著提高根系的茎叶Fe质量分数,对Cu质量分数的影响不显著,对Zn和Mn质量分数有一定影响,但情形较复杂。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的若干问题 下载全文 对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存的问题,并提出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的保障机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欧鳗养殖效果的影响 下载全文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补脾益气,消食导滞,催肥增重和增强免疫力等许多优点,本研究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针对欧鳗的生理特点,选用中药组方作为欧鳗的抗病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饲料日粮中添加中草药的欧鳗比对照组增重明显,对于几种常见传染性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抵抗能力,由此证实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了欧鳗的养殖效果。金环胡蜂及其洞穴内其他节肢动物研究初报 下载全文 报道了闽南山区金环胡蜂巢的营巢小生境,营巢洞以及蜂巢的结构,蜂群由102只成虫组成,其中雌蜂57只,雄蜂45只,测量了成蜂体长,其中7只雌蜂的体长量长(平均4.6cm),在洞穴底部发现5种节肢动物,其中4种为昆虫,最多的是一种食蚜蝇科幼虫,其次是一种步甲科幼虫,此外还有暝蛾科幼虫,垫跗螋科的成虫和蜈蚣,洞人还有白蚁,这些虫子很可能均是金环胡蜂洞穴内的共栖物。国内外绿色食品研究与开发进展 下载全文 自20世纪初发达国家“石油农业”的弊端暴露出来,国外出现多种替代农业,安全,无污染,优质营养类食品的名称繁多,如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等,但实质与绿色食品相同,本文介绍了国外这些绿色食品的研究和进展以及我国绿色食品工程研发状况,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即从政策资金扶持,市场法制建设,科技研究推广,“绿色”意识培育等4方面入手。提取纯化过程对金针菇FV—19菌株发酵液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下载全文 金针菇FV-19菌株深层发酵醪液,经离心,沉淀,透析处理得到发酵液多糖样品,并用凝胶色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探讨了提取纯化过程对发酵液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以及贮存期对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悬挂参数对驱动式圆盘犁耕深的影响 下载全文 通过理论分析说明了驱动式圆盘犁瞬心n1的位置随挂参数的改变而发生变动,并利用田间六分力测定的结果进行实计算,计算结果反映了悬挂参数的变化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驱动式圆盘犁的入土方矩,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和前面的分析计算相一致,表明悬挂参是影响驱动式圆盘犁耕深的一个重要因素。机械系统中人机操作界面的评价 下载全文 对机械系统的人机界面评价的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分析了人机界面的各个因素之后,使用软件评价系统对实际的驾驶室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驾驶室设计中的不足之外进行了改进。顽拗植物荔枝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改良方法 下载全文 研究了荔枝胚胎蛋白双向电泳技术,在试样制备,电泳及银染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探索出一种可获得稳定,清晰的双向电泳图谱的方法, 凝胶银染后,可分辨蛋白质斑点数约有300个,蛋白质等电点在pH3.5-9.5,大多在pH5.0-8.0,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90000,大多为25000-70000。荔枝胚性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研究初报 下载全文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期刊简介
主办单位:福建农业大学
地 址:福州金山
邮政编码:350002
电 话:0591-3744237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7817
国内统一刊号:cn 35-1176/s
邮发代号:34-16
单 价: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