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与临床55年(1942-1997)—自传 下载全文 提纲 1.儿童和学生时代(1917-1942)肌生注射液的问世与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下载全文 1973年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宋振玉老研究员提着一小筐自制药剂来到我神经科。介绍说该药是由纯赤芝孢子粉制成,每支10毫升,含生药50毫克,经过一系列试验,合乎临床应用的要求。参加研究的同志自己注射过,无不良反应,暂名731,希能作临床观察。我们当即议妥观察目前尚无良好方法治疗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并成立了一个小组,由富慧谛、高黎华和我共同观察。盐酸一叶萩碱在神经科临床的应用 下载全文 应用盐酸一叶萩碱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共55例,其中周缘神经病28例,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3例,由增生性椎骨病引起的肩臂及腰腿痛共19例,以头晕及晕厥为主要症状的神经官能症共5例,一如应用硝酸一叶萩碱治疗时,均取得满意效果。一组癫痫病人智商和P300测试 下载全文 目的:从该组癫痫病人的智商与P3检测所见,探讨智商与P3PL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台理地确定P3PL上限。方法:对66例癫痫病人用WAIS-RC测出全智商(FIQ);以纯音“oddball”刺激序列从C2引出P3,测其峰潜伏期(PL)和波幅(Amp)。以50例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病人按FIQ<90分(智能减低)和≥90分(智能正常)相应分为A和B两个亚组。各亚组P3各参量(主要为P3PL)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病人A、B组与对照组P3参量(PL,Am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P3PL延长和Amp降低均A组>B组>对照组。(2)P3PL用(x^-+2.0/+2.5/+3.0SD)三种不同上限时,在对智商的反映上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P3 PL与智商有密切关系,但二者又不完全等同。在临床研究和筛选时,可能以x^-+2SD作上限为好,而用于临床实践时,以x^-3SD为上限较佳。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治疗失神发作的临床协同作用 下载全文 目的:观察在失神发作病人治疗中LTG与VPA的临床协同作用。方法:10例经临床与EEG证实的失神发作患者,主要应用二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即首先用小到中等剂量的VPA或LTG单浩(观察期>3月),与而后用LTG与VPA合治(>3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月均发作频率的变化。结果:7例控制,3例显效,LTG与VPA合治的效果明显优于中小剂量的VPA或LTG单治的疗效。副反应主要为轻、中度皮疹各2例(40%),血尿及生化指标均无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结论:LTG与VPA联合治疗失神发作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拉莫三嗪加治难治性癫痫均期一年的临床观察 下载全文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LTG)加治难治性癫痫(IE)40例均期1年的临床效果和副反应。方法:采用原抗癫痫药加LTG治疗难治性癫痫。结果:发作频率减低≥50%的病人占60%(24/40),治疗后总月均频率下降88.4%,P<0.001。LTG对各型发作均有效。其与VPA合用可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LTG耐受性较好,副反应主要为皮疹。结论:LTG为新型广谱AEDs,较为安全,但应警惕过敏性皮疹。加用加巴喷丁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观察 下载全文 目的:观察加用加巴喷T(GBP)治疗难治性癫痫的(IE)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观察IE20例。以加用前3个月的月均发作频率为基线,与治疗后16周以上的月均发作频率进行统计学比较,计算反应率、发作改变百分率(PCH)和有效率,参照病人/家属病情日记。加用前和治疗中与结束前均定期进行临床和规定实验室检查。结果:PCH较加用前减少47.9%(P<0.01),有效率为60%(12/20),其临床疗效单纯部分性发作(SPS)>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复杂部分性发作(CPS),而对强直性发作(TS)无效。与其它传统抗痫药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加用GBP是治疗IE有效而安全的选择方法之一。弱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 下载全文 弱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Intravascular Low-reaction-Level He-Ne Laser Irradiation Therapy,ILLLIT)于80年代由前苏联率先开展,国内90年代初开始临床应用。一例免疫功能缺陷伴发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下载全文 报告一例免疫功能缺陷伴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神经系统多处损害的患者。有持续不规则发热,三个月体重进行性下降最后成为恶液质。神经系统的损害包括多发周围神经病,腰骶神经根炎并有脑梗塞及可疑的脊髓损害。病程中出现低钠综合征、疱疹及小肠穿孔。手术切除一段小肠。病理诊断为巨细胞毒性溃疡性小肠炎伴穿孔及肠壁淋巴组织高度萎缩。实验室检查血清HIV抗体为可疑、(D4/CD8=0.73(正常值1.5~2.5)。作者复习了有关文献,认为该病人,除可诊断AIDS外,其它诊断均较困难。血清学检查不完全支持是否在HIV突变而对原有的检查抗体方法不敏感的可能性。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分析 下载全文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方法 以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对43例脑卒中患者和21例对照者进行研究,并分别检查血脂代谢情况。结果脑卒中组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均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P<0.01)。胰岛素敏感性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31,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46,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与血脂代谢存在密切相关性。活脑灵治疗脑梗塞患者局部脑血流量测定 下载全文 活脑灵(Fonzylane)能有效地增加脑部缺氧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于1997年4月~6月,对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活脑灵治疗,其中8例在治疗前后做了局部脑血流测定。脑腔隙性梗塞与SPECT血流灌注异常——49例分析 下载全文 分析49例CT诊断为脑腔隙性梗塞患者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发现40例(81.6%)有同侧皮层部分血流灌注明显降低,提示ECT检查对脑血管病时大脑皮层血流灌注改变灵敏。据此对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假阳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ILLLI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纤溶功能的影响 下载全文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有降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ILLLI和常规药物综合治疗能提高单一药物治疗的疗效。本次临床研究的目的是观察ILLLI对急性ICVD患者纤溶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ILLLI治疗急性ICVD的作用机理。慢性放射性脊髓病临床及MRI分析 下载全文 慢性放射性脊髓病是一种少见病,通过潜伏期后急性发病或隐匿发病。与肺癌转移或副癌综合征较难鉴别。本文回顾性研究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将放射治疗后慢性放射性脊髓病作临床及MRI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电生理诊断的初步研究 下载全文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itfocal Motor Neruopathy,MMN)为一临床少见却又极有特点的周围神经病,表现为慢性、进行牲、非对称性肢体运动无力,肌肉萎缩,以远端为主;伴有持续的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onduction B1ick,CB),部分病人伴有血抗GM1抗体升高,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显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下载全文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LADH)系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按血浆渗透浓度调节而异常增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尿排钠增多,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桥脑基底部梗塞9例临床分析 下载全文 桥脑基底部梗塞临床并不少见,其临床症状、体征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目前关于表现为单纯—侧肢体运动障碍的桥脑基底部梗塞国内很少报告。现将收集的9例临床酷似大脑半球病变的桥脑基底部梗塞报告如下,以引起临床医师注意。杂技演员性格初探 下载全文 杂技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象征。近年来杂技艺术作为东方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夺目的明珠,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奖,演员的精湛表演获世人瞩目。发作性睡病5例报告 下载全文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长期警觉程度降低和发作性的不可抗拒的睡眠。患者常伴发猝倒、睡瘫或入睡幻觉,称睡眠四联症。两年来我科心理门诊接受了5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现报告如下。偏头痛患者血清中NSE变化探讨 下载全文 偏头痛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多在青春期发病,16~30岁发病占80%。10~20%因头痛而就诊.因头痛就诊占门诊病人总数的40%,因此对头痛的研究颇为重要。国外留学人员论文题录 下载全文 Moyamoya病的病理与实验病理 下载全文 Moyamoya病是引起儿童及青壮年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多年来我们对该病进行了临床和基础研究,并成功地制作了该病的动物模型,现将Moyamoya病的病理与实验病理报告如下:脑室内注射bF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 下载全文 中风为当今世界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但多数中风不会使病人急性死亡,约2/3病人存活一年以上。因此,控制病情发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下载全文 脑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死亡率、致残率高,其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治疗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与其他疾病的护理相比有其特殊性。我科自1996年~1997年共收治脑出血病人108人,其中男性61人,女性47人。年龄48~75岁,平均67岁。以上病人均有明确的临床诊断。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帕金森氏病的家庭护理 下载全文 帕金森氏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变性疾病之一,以震颤,强直及运动减少姿势反射的丧失为特征,病程特点为进行性加重,最终会导致运动功能的残障。目前治疗仍以药物为主,鉴于帕金森氏病病人主要在门诊治疗,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就三例帕金森氏病病人家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进展 下载全文 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开始于50年代,但因缺乏规范化的设计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因此不能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加之脑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而一度停用。直到80年代,由于急性心肌梗塞应用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使人们对急性脑梗塞是否也应进行溶栓治疗给予极大的关注。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一现状和展望 下载全文 近年来有关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的文献日益增多。从医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有人认为基因治疗是继公共卫生与预防传染病,外科手术与麻醉,疫苗和抗生素直用等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性措施。蛋白酶、抗蛋白酶与老年期痴呆 下载全文 有关ALzheimer氏病(变性型老年期痴呆)(AD)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已有较多的进展,其中有关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在此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探索,则仅仅是最近3~5年之内的研究热点之一。美拉托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下载全文 在近几年,国外医药市场上正在畅销一种号称“神奇灵药”的药品—美拉托宁(Melatonin,MT),据说能治疗各种神经、精神病,甚至还有人认为具有防止衰老、保健强身的功效。在美国各州大城市的药品商店,可以不需凭医生处方就能买到此药。A1zheimer病临床生化与代谢指标研究进展 下载全文 随着人口老化现象的日益严重,Akzhdmer病(AD)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AD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脑内细胞外老年斑(SP)和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FT)。
《友谊医刊》期刊简介
地 址:北京宣武区永安路95号
邮政编码:1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