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波成像(NBI)技术在大肠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早期黏膜层(m)癌和癌前病变可以在内镜下安全、完整和根治性切除,这一观念彻底改变了传统对这类病变的处理方式。常规内镜检查难以区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使部分病变得不到正确的内镜治疗。随着电子内镜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染色内镜的普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进展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小肠是人体最长的器官,全长5—7m,因远离口腔和肛门、长度大(3.35~7.85m)、游离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发复合肠襻、活动度大等因素,始终是消化道检查的难点,一般检查难以到达全小肠,其疾病的临床确诊往往比较困难。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大部分消化道出血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均能明确病因,但仍有近5%的患者无法确诊,Barrett食管的内镜诊断现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过去BE在临床上较少见,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可通过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肿瘤的顺序导致食管腺癌的发生,是目前已知导致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AC)的最危险因素之一。近二十多年来,由于BE发病率的增高,导致了西方国家AC的发病率的迅速增高,AC成为现在西方国家食管肿瘤中的最主要病理类型之一翻。萎缩性胃炎内镜半定量诊断进展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慢性炎症。CAG发生和发展与年龄增长、H.pylori感染、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CAG既是判断H.pylori起因性胃炎,又是演变为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区域。普通、染色和放大内镜(Magnilying Endoscopy,ME)是诊断CAG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鼻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及治疗价值评价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经鼻超细胃镜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价值。
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间,应用FUJINON公司生产的EG-470N5型上消化道超细电子胃镜(鼻胃镜)对1939例患者进行经鼻腔/口腔检查,其中常规内镜检查1896例,急诊内镜检查29例,并对33例患者进行局部喷洒止血(凝血酶2000~5000单位及生理盐水100ml去甲肾上腺素8mg 40~60ml)、溶石术、息肉电切、支架置入及辅助放置螺旋型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或胶囊内镜检查者。
结果经鼻插镜1896例,经口43例,检出的上消化道疾病主要包括;胃炎1011例,溃疡病377例,食管炎15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68例,胃癌及残胃癌64例,Barrett食管42例,十二指肠球炎39例,上消化道息肉38例,残胃炎、吻合口溃疡及吻合口炎33例,食管癌25例等。因普通胃镜无法通过而经鼻胃镜检查明确诊断者6例,其中胃癌2例,腐蚀性食管炎、贲门癌、食管癌及球部溃疡严重狭窄各1例。急诊内镜检查29例,27例明确诊断,镜下止血治疗19例,均获成功。活检294例次,诊断符合率95.92%。溶石治疗2例。辅助螺旋型鼻肠管放置及胶囊内镜检查5例。息肉电切治疗2例。5例因食管癌癌性狭窄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金属支架。无消化道出血、穿孔己心血管意外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经鼻超细胃镜检查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对常见上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经鼻胃镜尚可进行息肉电切、止血、支架置入等内镜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中度高海拔地区汉族人群胃组织内NO含量变化与高原慢性胃炎发病的关系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高原地区慢性胃炎高发病率发病机制。
方法检测高原与平原地区汉族人群慢性胃炎胃组织内一氧化氮(NO)含量。
结果高原地区世居与移居汉族人群胃粘膜组织中的NO含量显著低于平原地区世居汉族人群。相同海拔高度地区(高海拔地区)世居与移居汉族人群胃粘膜内NO含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高原地区慢性胃炎高发机制之一是因为长期持续处于慢性缺氧状态下胃组织保护性NO显著降低,削弱了其扩张血管,改善胃粘膜微循环的生理功能所致。可回收式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可回收式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
方法对2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置入可回收式支架,15—21天后取出,观察术前、术后贲门黏膜、通畅程度的变化,并选择本院贲门失弛缓症行气囊扩张术患者对复发时间长短作对比分析。
结果置入可回收式支架组无复发者;气囊扩张组复发时间最短1月,最长6月,平均2.2±0.6月。
结论可回收式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可以替代气囊扩张术。鼻胃镜直视食道支架置入体会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鼻胃镜直视下食道支架植入的方法和优势。
方法8例食道癌中段狭窄者,在鼻胃镜直视下置入支架。
结果食道支架置入全部成功。
结论鼻胃镜更适合进行直视下食道支架放置。十二指肠镜下治疗术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总结各种十二指肠镜下治疗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措施。
方法收集近五年来216例我科开展的各种十二指肠镜下治疗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总结预防处理措施。
结果术后并发感染4例,急性胰腺炎5例,出血1例,胆管塑料支架内移1例,碎石网篮断裂1例,十二指肠粘膜损伤1例,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文献报道。
结论加强对各种十二指肠镜下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诊治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重视每一个环节,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超细内镜、无痛内镜与普通内镜临床对比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评价超细胃镜、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应用于上消化道疾病诊疗的安全性、效果和价值。
方法随机对有上消化道疾病的274例患者做经超细胃镜、普通胃镜或无痛胃镜检查,其中经口超细胃镜82组例,经鼻超细胃镜组32例,普通胃镜组80例,无痛胃镜组80例。对胃镜检查前、检查中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检查过程中的反应进行观察。
结果普通胃镜患者检查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检查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无痛胃镜患者检查中收缩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较检查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舒张压有所下降,但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口与经鼻胃镜患者检查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检查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超细胃镜检查中流涎、恶心、呕吐、躁动、咳嗽等不适症状明显减少,而无痛胃镜检查中无流涎、恶心呕吐、躁动、咳嗽等不适症状,检查后患者均对受检过程无记忆,愿意再次接受内镜检查。
结论四种胃镜检查中,经鼻超细胃镜的安全性优于无痛胃镜,而无痛胃镜的耐受性最好,可应用于精神障碍病人和对内镜有恐惧感的病人。异丙酚分别与芬太尼和眯唑安定联合用药与胃镜检查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讨论胃镜检查中更加舒适的一种镇静镇痛方法。
方法芬太尼-异丙酚为Ⅰ组,咪唑安定一异丙酚组为Ⅱ组。观察记录各组术中的反应、胃镜操作时间、麻醉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检查前中后BP、HR和SpO2的变化,并进行术后问卷调查。
结果Ⅰ组药物的起效快,受检者苏醒及清醒时间短,术中不适反应少,与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镇静无痛甘胃镜检查中芬太尼-异丙酚联合用药更舒适。双气囊小肠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通过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疾病的诊断,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病变的诊断作用。
方法对156例疑诊为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随后对87例阴性患者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结果156例患者中69例胶囊内镜检查阳性,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2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17例,总体阳性诊断率44.2%(69/156),检出的主要病变有:小肠炎症(粘膜糜烂、溃疡)32例,小肠肿瘤24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9例,小肠憩室1例,白塞病2例,小肠结核钙化灶1例。87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额外检出小肠病变12例,对于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率为13.8%(12/87),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9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3例,检出病变有:小肠憩室5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小肠溃疡1例,小肠肿瘤2例。
结论胶囊内镜对于表现为隆起性、浸润性、溃疡和多发性病灶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的诊断能力,但对小肠憩室和病变局限病灶较小的小肠血管发育异常者诊断能力有限,与双气囊小肠镜有效结合运用能大为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和准确性。GAS、COX-2在结直肠腺瘤及恶变中表达及意义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目的探索GAS、COX-2在结肠腺瘤性息肉生长、分化以及恶变之间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6月~2006年6月间行结肠镜下切除、外科手术和取病理活检的68例息肉及20例大肠癌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异型增殖程度以及恶变时息肉中GAS、COX-2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与10例正常结肠粘膜标本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均未长期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质子泵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
结果GAS、COX-2在正常肠粘膜及非腺瘤息肉中呈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在绒毛腺瘤、腺瘤局部恶变及结肠癌中表达分别为543.7±228.9,683.7±356.8,722.5±356.7和228.6±24.0,232.4±26.3,232.9±27.0。在重度异型增生时的表达分别为498.8±339.3和228.9±13.6,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的阳性表达与GAS表达成正相关(r=0.67,P〈0.01)。Ki-67表达在GAS或COX-2阳性表达时增高,特别在QAS和COX-2共同表达时增加明显。
结论GAS、COX-2的表达与息肉组织的组织类型、增生程度和息肉恶变密切相关,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发展及恶变中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能具有促进腺瘤向腺癌转变的作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特点的初步探讨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oythemia,HAPC)是高原地区常见的一种慢性高原病,受高原气候和生活环境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ter pyloi,H.pylori)等诸多因素影响,易诱发消化性溃疡。本文收集了我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间HAPC合并消化性溃疡49例病例,结合临床症状,H.pylori检出率和内镜资料,现报告如下。OMOM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术中小肠镜检查对小肠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自从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问世以来使得临床医生对小肠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尤其对未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提高到了50%左右。已经有较多对比研究分析了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各自的优缺点。但是二者对小肠病变的检出率仍然难以完全达到临床要求,同时对于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与术中小肠镜缺少对比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三者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中国消化内镜》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
社 长:魏海明
主 编:陆星华
地 址:北京市宣武区红莲南路30号7层
邮政编码:100055
电 话:010-63265066-8013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767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542/r
邮发代号:80-562
单 价:10.00
定 价: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