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16型湖北株E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原性研究 下载全文 目的:克隆、表达HPV16湖北株E7基因并探讨E7蛋白的免疫学性质。方法: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表达HPV16E7基因,纯化E7蛋白并免疫动物,用ELISA检测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E7抗体,进而评估E7蛋白的抗原性。结果:融合型的E7蛋白产量可达细胞总蛋白量的30%;ELISA检测表明动物体内产生了特异性E7抗体。结论:HPV16湖北株E7蛋白可通过基因克隆方法制备,并保留了标准E7蛋白的抗原性。PCR引物法及随机引物法标记cDNA探针杂交效率的研究 下载全文 目的:为提高原位杂交所用cDNA探针的杂交效率。方法:采用正义引物PCR法及正义、反义引物PCR法制备地高辛(Dig)标记的TGF-βcDNA探针。同时采用常规的随机引物法标记上述探针。用斑点杂交及原位杂交法比较三者的效率。结果:在斑点杂交中,正义引物PCR法所标记的单链探针的杂交效率最高,高于随机引物法一个数量级。在探针浓度相同条件下,正义引物PCR法标记探针的原位杂交效果优于随机引物法标记的探RT—PCR检测自然流产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柯萨奇B组病毒核酸 下载全文 目的:通过对40例自然流产妇女和40例人工流产妇女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柯萨奇B组病毒(CVB)核酸的检测,研究CVB感染与自然流产可能关系。方法:用CVB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病毒核酸。结果:自然流产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VB检出率为85%(34/40),人工流产妇女检出率为37.5%(15/4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VB感染与RT—PCR检测自然流产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柯萨奇B组病毒核酸 下载全文 目的:通过对40例自然流产妇女和40例人工流产妇女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柯萨奇B组病毒(CVB)核酸的检测,研究CVB感染与自然流产可能关系。方法:用CVB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病毒核酸。结果:自然流产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VB检出率为85%(34/40),人工流产妇女检出率为37.5%(15/4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VB感染下家兔股神经躯体纤维来源的节段性分布—HRP法研究 下载全文 选用健康家兔6只,将0.5mg的HRP涂于左侧股神经近侧端内,对躯体纤维来源节段性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同侧L5~L7腹角和相应的脊神经节出现了阳性标记细胞,仅1只动物L7脊神经节中出现少量HRP标记细胞,表明家兔股神经躯体纤维来源于下位腰髓腹角外侧部和相应节段的脊神经节,并呈明显的节段性分布。丙烯基硫脲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卵作用的初步研究 下载全文 采用丙烯基硫脲300mg/(kg·d)连续3d经腹腔注射感染日本血吸虫42d的小鼠,停药后2h进行解剖,结果发现:丙烯基硫脲对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生长发育及雌虫卵巢长度无明显影响(P〉0.05),而雌虫子宫内则出现无卵或虫卵形状不规则,呈沙粒状小团块物,未见明显虫卵卵壳。提示丙烯基硫脲作为酚抑制剂能有效抑制日本血吸虫雌虫成虫产卵。当归对TNFa导致细胞骨架重排的逆转作用 下载全文 目的:研究当归对TNF-a所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中细胞骨架重排的逆转作用。方法:将培养人内皮细胞(ECV304)分为4组,即对照组、当归组、TNF-a损伤组和TNF-a+当归组,各组处理后用三维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F-actin分布的改变。结果:当归能逆转TNF-a所致内皮细胞的严重紊乱。结论:当归能逆转TNF-a导致的细胞骨架重排,这种作用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复方当归对实验性PTCA后动脉内膜保护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 下载全文 目的:研究PTCA后防止动脉再狭窄。方法:用PTCA导管的气囊肃脱兔腹主动脉内皮。损伤后给药组(6只),于损伤后立即由PTCA导管注入复方当归液16ml(25%当归注射液15ml+20%丹参注射液1ml),以后每日经耳静脉注射给药1次给药为取材当日。损伤给(6只),于损伤后,与损伤后给药组同期注射生理盐水16ml。两组分别于损伤后24h及96h取出腹主动脉,制作标本,供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气囊已抗结核杆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鉴定 下载全文 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以结核杆菌H37Rv的培养滤液免疫Balb/c小鼠,以H37Rv及BCG抗原同时筛选杂交瘤细胞,得到了7析稳定分泌的抗结核杆菌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它们的特性作了初步鉴定。在7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中,5株(2C5、2C11、2D1、2E11及3D3)为IgG1亚类,另两株(3C3及5D8)为IgM。腹水经ELISA检测,效价可达10^-3~10^-4,同时应用ELISA及免疫印迹试腹腔注射硝酸甘油小鼠心、脑、肾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下载全文 介绍了腹腔注射硝酸甘油后小鼠心、脑、肾一氧化氮含量随时间、剂量变化的关系。结果可见,5min内心、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迅速上升,10min之间开始下降,20min后基本恢复正常。肾中一氧化氮含量在20min达到最大值,60min后基本恢复正常。在6.0mg/kg硝酸甘油的剂量范围内,心、脑、肾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呈剂量依赖关系。IL—6对地塞米松诱导AML细胞凋亡的影响 下载全文 目的:检测IL-6对原代白血病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在地塞米松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①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原代白血病细胞,用MTT法了解细胞增殖情况,②用形态学观察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HL-60细胞株的细胞调亡。结果:①IL-6可显著促进AML细胞增殖(P〈0.05),对ALL细胞则无影响(P〉0.05),②地塞米松显著抑制AML细胞增殖(P〈0.05),且这种抑制在部分病例可被IL-6维生素D受体mRNA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 下载全文 目的:检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受体(VDR)mRNA表达,探讨1,25(OH)2D3诱导分子的分子学机制。方法:以RT-PCR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VDRmRNA表达。结果: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均有VDRmRNA表达。结论: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是维生素D3(VD3)作用的靶细胞,1,25(OH)2D3的作用可能是通过VD3核受体(VDR)而介导,提示VD3能用于各种类型白血病的诱导分bcl—2、ki—67和P53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全文 为更好地了解肾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方法,检测47例肾细胞中bcl-2、ki-67和P53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bcl-2、ki-67和P53表达在不同细胞类型中无明显差异,病理分级中,bcl-2阳性率随分级升高而降低,ki-67和P53表达率则随分级升高而增高;不同临床分期中,ki-67和bcl-2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别,但P53阳性率在临床Ⅰ期明显高于其它各期;bcl-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中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及意义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痰中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与气流阻塞间关系。方法:对16例COPD患者,1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诱导痰中细胞成份作染色分类并进行CD11b免疫组化检查,上清成份用酶联免疫法作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测定。结果:痰细胞分类中,COPD组中性粒细胞占69.6%,与慢支组(52.9%,P〈0.01)、健康组(22.2%,P〈0.01)比较差异有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的临床观察 下载全文 目的:对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16例病人的年龄、症状与体征、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本病以青壮年多见,临床上以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本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预后良好。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血浆胃动素水平测定 下载全文 通过对3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与3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血浆胃动素水平测定,探讨胃肠道激素及其与胃肠道运动和神经调节的关系,结果显示:两组疾病血浆胃动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评分与血浆胃动素水平无相关性。表明此组疾病虽然发病机制中迷走神经张力高低不一,而两组疾病血浆胃动素水平无差异,提示胃动素可有没有参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动力紊乱。医疗服务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全文 为了探讨医疗服务与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时依从性的相关性,对192例门诊病人分析、调研发现复诊依从性存在的问题最突出;医院医疗服务及社区医疗服务与服药次数、服药剂量依从性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与复诊依从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医务人员向家属或病人传授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前驱症状、复发先兆、用药剂量、方法、副反应等明显影响病人的服药次数及剂量,医务人员随访家庭服务、单位医疗站指导用药与服药次数及剂量依从性具有极显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心理应付方式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对5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和50例与之在人口学特征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研究。结果: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神经质倾向;生活事件总频数和负性生活事件频数以及慢性精神紧张总值和慢性负性精神紧张值高于对照组;消极应付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积极应付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方面应加腹部钝性创伤中肠系膜损伤的诊治 下载全文 目的:提高腹部钝性损伤的诊治水平,降低其病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几年来因腹部钝性损伤所致的肠系膜损伤26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分析。结果:在腹部钝性损伤中,可造成肠系膜部分缺失、肠系膜撕裂伴肠系膜血管断裂、肠系膜撕裂和肠系膜散在的多发性点状出血,从而引起腹腔内出血而需手术治疗。结论:肠系膜损伤在腹部钝性损伤中并不少见,有多种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腔内出血,手术治疗时既要止血,也要注意肠急性颅脑损伤并发窦性缓慢心律的临床观察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窦性缓慢心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临床病例进行ECG检查和Hotter监测,分析春临床资料。结果:颅内压增高、缺氧、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迷失神经张力增高等是颅脑损伤并发窦性缓慢心律的主要原因。结论:窦性缓慢心律的发生与GCS评分明显有关;判定窦性缓慢心律病因有助于指导临床对症治疗。带血管蒂锁骨内侧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下载全文 目的:为带血管蒂锁骨内侧端骨膜、骨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了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突肌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并在标本上模拟术式设计。结果:恒定起源的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游离长度达8cm以上,外径1.4±0.3mm。90.0%终支直接达锁骨,10.0%与颈横动脉(肩胛上动脉)锁骨支吻合间接达锁骨。结论:以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为蒂锁骨内侧端骨膜、骨瓣转位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下载全文 在3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防腐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神经的横径、营养血管的来源、外径及吻合。并在2侧新鲜标本营养血管内灌注墨汁,观测血供范围。结果显示:股外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行走于髂髌连线上,营养血管来源于旋髂浅动脉、股直肌肌皮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动脉、股外侧肌肌皮动脉,在神经旁相互吻合形成纵向血管网,除营养神经外,发出7~10支皮支营养神经两侧的皮肤。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的组织学观察 下载全文 目的:通过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切除椎间盘的组织学观察,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组织学特征。方法:83例手术切除的椎间盘组织按照常规石蜡切片程序制片,HE染色和AB(pH2.5)-PAS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所有椎间盘之髓核均不同程度存在5种病变:原纤维性变和玻璃样变,泡状变性,坏死,裂隙形成及脊索细胞残留。结论:上述5种病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的基本组织学特征。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附7个家系30例报告 下载全文 目的:报告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EXT)7个家系共30例患者,探讨其遗传性、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方法:1978~1997年间收治7例EXT患者,均行单纯骨疣切除术;并以7例患者为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及随防。结果:7个家系2外每代均有患者,而且患者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男女性患者比例为18:12。7例先证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1~12年,均无复发及恶变。结论:证实EXT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组外显率为95—Fu控释剂对Walker—256移植性鼠肝癌的治疗效果及临?… 下载全文 以硅橡胶囊为骨架,制成5-氟尿嘧啶(5-Fu)控释植入剂,观察对Walker-256移植性鼠肝癌的治疗效果。实验分对照组(A组)及治疗组(B组),每组Wistar大鼠12只。结果A、B组带瘤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28.0±2.2)及(38.7±6.7)d(P〈0.01),B组抑瘤率为96.3%。光镜下见B组癌细胞片状坏死,外周肝细胞排列整齐,肝小叶结构存在。初步临床应用结果表明,5-Fu控释剂对继发168例烧伤病人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烧伤病人尿路感染的病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烧伤病区10年来1254例烧伤患者中168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易感因素为会阴部烧伤、前列腺肥大、长期卧床、上导尿管时间较长的病人。结论:烧伤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是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内在原因,临床重视并积极控制感染或去除这些因素是防治烧伤病人尿路感染的关键。氯胺酮、异丙酚、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围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副反 … 下载全文 目的:消除异丙酚诱导时心血管抑制作用,探讨一种较为安全、合理的麻醉诱剂药物配伍。方法:随机选择20例ASAⅠ~Ⅱ级、非心脏手术的全麻患者。采用氯胺酮(1mg/kg)、异丙酚(1.5~2.0mg/kg)、芬太尼(4μg-kg)、琥珀胆碱(2.0mg/kg)诱导,行气管插管,观察其心血管反应。结果: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1、2、3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侧入法腰部硬膜外间隙穿刺角度的临床研究 下载全文 目的:研究中国人侧入法腰部硬膜外穿刺角度及其与年龄、身高、性别及肥胖的关系。方法:59例病人(Ⅰ组)实际测量穿刺角度,计算均数及其与病人年龄、身高的相关系数,并对男、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计算除去孕妇后38例病人穿刺角度与体重/身高^2的相关系数。另外64例病人(Ⅱ组)测量正中空刺时皮肤至硬膜外间隙距离,利用三角函数计算侧入法穿刺角度。结果:Ⅰ组穿刺角度为(62.63±4.25)度,Ⅱ组为(66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后组织学观察 下载全文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后引起的组织学变化。方法:13例不同类型的血管病变,分1~3次注射平阳霉素4~24mg,多次注射者间隔10~12d.在末次注射后12~15d切除治疗后的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注射1次的标本中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狭窄;注射2次的标本中管腔闭塞,管壁失去正常结构;注射3次的标本中管壁结构消失,组织纤维化。结论: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后可引起血管内膜变化,致使管腔颌骨肿瘤手术前后血清无机盐及ALP的分析 下载全文 目的:检测及分析血清钙磷镁及碱性磷酸酶(ALP)在颌骨肿瘤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对32例颌骨肿瘤患者及10名健康人进行了血清无机盐和ALP测定及t检验。结果:肿瘤组钙磷镁和ALP均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肿瘤组钙磷镁和ALP高于良性肿瘤组,其中钙磷差异地显著性(P〉0.05),镁和AL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颌骨大肿瘤获得与恶性肿瘤相同的结果。颌骨肿瘤手术前后钙磷差异无显著性(突聋患者疗效估计的判别分析 下载全文 目的:从统计学角度为指导选择突聋患者的治疗方案服务。方法:收集近5年突聋住院患者63例计76耳,将资料录入微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类判别分析。结果:发现本组病例男性为主(占73%),年龄平均为40岁;多类判别分析表明X3(发病至就诊时间)、X9(电测听异常)、X10(声阻抗异常)及X11(治疗方案)共4个变量是影响本组突聋患者康复转归的主导因素,据此建立2类判别分析模型。结论:理论上讲其模型可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腭咽成形术前后多导睡眠图的变化 下载全文 为评价悬雍垂腭咽成形成术(UPPP)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的意义,我们通过多导睡眠图记录仪观察了13例OSAS患者在接受UPPP前后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结果显示:13例患者中9例有效,有效率为69%。提示并非所有接受UPPP的OSAS患者均有效,UPPP仅能作为OSAS治疗的方法。老年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激光治疗 下载全文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老年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Nd:YAG激光,在特制的泪道探针的引导下,对80例(84眼)老年患者的泪道阻塞部位进行击射,治疗功率10~15W,结果:随访75例(77眼),平均访期11个月,治愈率为90.7%。结论:激光可替代手术疗法,易被老年患者接受,具有适应证广泛,安全简便,治愈率高,不住院,费用低等优点,为老年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前囊方形截除术在皮质性白内障囊外摘除中的应用 下载全文 目的:探讨前囊方形截除术在皮质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囊方形截除术对55例(59眼)皮质性白内障行囊餐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散瞳后通过房角镜观察人工晶体的固定位置。结果:术中56眼(94.9%)成功完成前囊方形截除,3眼(5.1%)失败,改为信封式截囊。术后有55眼(93.2%)人工晶体的双袢均在囊袋内。结论:前囊方形截除为皮质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提供了一个边缘骨关节放在摄影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 下载全文 目的:评价和比较X线放大像与普通X线平片诊断价值。方法:对386例患者(男267例,女119例)。患外原有普通X线平片部位进行X线平片部位进行X线放大摄影,并与原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放大像发现病变阳性率为75.91%(293/386),普通X线平片发现病变阳性率为57.51%(222/386),两者比较,前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对普通X线平片不有作出确切诊断的病例,摄X线放大像可提高诊断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简介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243x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146/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