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乳腺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特性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为了研制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用中国奶山羊β-乳球蛋白基因的5′-、3′-侧翼区和β-酪蛋白基因的第1内含子构建动物乳腺特异表达载体p205C3。细胞表达试验结果显示,p205C3载体能够指导lacZ基因在SV40T基因转化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不能指导该基因在COS-1细胞和山羊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将人激肽释放酶(hKLK1)cDNA克隆入p205C3载体,用获得的重组载体p205C3KLK1注射哺乳期小鼠,然后取其心、肝、脾、肺、肾、脑、肌肉、胰腺和乳汁,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乳汁中的酶活性高达255.65U·mL^-1,其他组织中的酶活性与正常小鼠无差异。结果表明:p205C3载体不仅能有效地指导外源基因在山羊乳腺细胞和小鼠乳腺中表达,而且表达具有较好的组织特异性,可以用于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制。MDV CVI988/Rispens弱毒株VP22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的UL49h基因编码病毒被膜蛋白VP22在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已发表的MDV-1 GA株的序列,从CVI988/Rispens弱毒株感染的鸭胚成纤维细胞中扩增VP22基因片段,结果获得大小为732bp的PCR产物。将PCR产物克隆T载体并测序分析,结果发现,与经典强毒GA株相比,弱毒株CVI988的VP22存在3个定点突变和一个缺失性突变。缺失的位点亲水性强,并位于VP22主要的抗原决定簇区。结果证明强毒株与弱毒株的VP22存在明显差异,为利用CVI988 VP22的蛋白传导域传导目的蛋白奠定了理论基础。犬瘟热病毒扬州分离株融合蛋白F和附着蛋白H基因的序列分析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根据Genbank犬瘟热病毒(CDV)毒株序列分别设计融合蛋白F和附着蛋白H全基因的2对引物,以2个CDV扬州分离株(CDV-YZ0101、CDV-YZ0102)为模板RT-PCR扩增出H基因和F基因2个片段,将其克隆进pGEM-Teasy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为1824bp,2种分离株间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同源性达98%左右,与中国长春分离株、美国、日本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6%、93%~95%和9。%~91%。氨基酸分析显示扬州分离株与其他分离株的H蛋白有8~9个可能的天冬酰胺糖基化位点,而OP-CDV疫苗株只有4个类似位点。扬州分离株与长春分离株同属一个系,与美国、日本分离毒株以及疫苗株相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F基因ORF为1989bp,不同毒株间的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差异主要表现在信号肽区域,而编码的F0前体蛋白表现出较高同源性(97%~99%),且所有的13个半胱氨酸残基、4个可能的天冬氨酰糖基化位点和2个疏水区域均完全一致。因此CDV F与H蛋白基因相比有很高的同源性,证明中国分离株与国外参考株有差异。直接ELISA与PCR联合检测人粪便中的沙门氏菌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采用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PCR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市饮食行业健康人群的1426份人粪便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并与国家标准方法对比,直接ELIS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100%和97.2%,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确定的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优化程序为:对大量样品采用直接ELISA筛检,去除阴性样品,阳性样品采用PCR法作进一步鉴定;需要定型时则用国家标准方法。此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快速简便等优点。人巨细胞病毒ppl50抗原区基因片段的克隆与表达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为了研制人巨细胞病毒(HCMV)核酸疫苗,根据HCMV基质磷蛋白pp15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高保真PCR从HCMV AD169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编码pp150抗原决定簇区域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发表的该段序列同源性为100%。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进原核表达质粒pET30a,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约35ku的外源蛋白。表达产物免疫小鼠,所得抗体具有低滴度中和作用。绝食条件下雏鹅卵黄囊营养吸收与利用的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以扬州鹅初生雏鹅为试验对象,研究在绝食条件下雏鹅对卵黄囊营养吸收与利用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雏鹅时龄的增加,卵黄囊内初水分含量不断增加,而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则不断下降;75%以上的卵黄囊营养是在59时龄以内被利用的;在11~59时龄内卵黄囊干物质、燃烧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损失分别占原值的77.07%、80.54%、76.86%和76.07%,蛋氨酸总量的82.04%和赖氨酸总量的73.89%是在这一时期被利用,至155时龄时几乎全部被利用。卵黄囊营养作为雏鹅出生后重要的营养来源对雏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肉鸭血浆脂类浓度与体脂含量关系的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以42日龄樱桃谷肉鸭(公、母各30只)为试验素材,测定其血浆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浓度,并屠宰测定其皮脂重(率)、腹脂重(率)和胸、腿肌肉的含脂率。结果表明:公鸭血浆胆固醇、LDL、HDL和VLDL浓度极显著高于母鸭;肉鸭血浆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呈显著相关,与HDL、LDL、磷脂呈极显著相关,血浆甘油三酯与LDL、VLDL呈极显著相关。HDL与LDL、磷脂呈极显著相关;LDL与磷脂、VLDL呈极显著相关;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HDL、LDL、磷脂浓度与体脂性状相关均较弱,而血浆VLDL浓度与皮脂重、皮脂率、腹脂重呈显著负相关。绵羊和山羊基于两种标记的遗传分化初步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对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随机样本分别进行14个结构基因座和7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检测,比较由2种遗传标记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根椐2种类型的基因频率资料,计算3个群体间的标准遗传距离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由微卫星等位基因频率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显著大于由结构基因座获得的,由结构基因座资料计算的3个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为0.0268~0.2487,微卫星标记资料计算的3个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为0.2321~1.2313,绵山羊群体间显著大于绵羊间。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标记一致揭示了3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同羊、湖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微卫星标记较结构基因座标记更能表达近缘种间进化趋异水平;可将FCB11、MAF33、AE101、FCB128及FCB304位点作为研究绵山羊近缘种间遗传分化的标志性位点。日粮中不同塞里维辛酵母和纤维素含量对仔猪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选择初始重(16.26±0.78)kg的6周龄断奶仔猪20头,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0头仔猪分为5个处理组,饲喂不同塞里维辛酵母和粗纤维素含量的日粮,探讨其对猪生长、进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猪每周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每周平均进食量差异显著,饲喂由0.3%酵母、17.5%木薯皮和17.5%棕榈核饼组成的日粮,可促进仔猪生长和改善仔猪进食量。日粮类型对绵羊小肠内代谢性蛋白质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以成年萨福克绵羊为试验对象,分别安装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T型瘘管和回肠远端T型瘘管,饲喂由鸭茅干草和配合饲料组成的不同瘤胃内可降解有机物/瘤胃内可降解粗蛋白质(OMR/CPR)比例的日粮,研究小肠可代谢性饲料蛋白质(M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OMR/CPR的提高,小肠内微生物氮的消化量显著降低,而过瘤胃饲料蛋白质氮显著增加;表观MP量随着OMR/CPR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表观MP量占CP、DCP,摄取量分别为42.2%~59.6%、63.6%~87.8%。意大利蜂受精卵人工孵化条件的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采用人工孵化技术,将2h内新鲜受精卵分成8组,分别置于6种孵化温度、2种相对湿度下让其发育,研究孵化条件与孵化率、发育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自然蜂群中孵化率最高(99.26%),平均发育历期最短(69.6h);在相对湿度为44%和72%条件下不利于受精蜂卵发育。②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受精卵发育早期、后期与成熟期之间存在2个死亡高峰期。③人工孵化温度高低影响受精卵发育历期长短,意大利蜂受精卵人工孵化温度控制在两头高(35~36℃)、中间低(34~35℃);而相对湿度决定孵化率高低,适宜相对湿度为75%~80%。弱筋小麦宁麦9号优质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形态特征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以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密肥试验,分析优质高产、优质、高产3种群体的差异,探讨弱筋小麦单产6000kg·hm^-2左右的优质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形态特征和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与中强筋小麦相比,弱筋小麦栽培采取“适度增密,适量减氮,施氮前移”措施,能较好地协调优质与高产之间的矛盾。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其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对小麦籽粒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动态、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2个供试品种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量随灌浆的进行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积累速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花后21~28d。2个品种小麦花后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ADPG)焦磷酸化酶(AGPP)、游离态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花后28d前呈上升趋势,28d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AGPP活性与SSS、GB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AGPP、SSS、GBSS活性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分支酶活性变化呈三次曲线的关系,前期活性较高,支链淀粉合成能力强,后期逐渐下降。两优培九结实期植株体内细胞分裂素与叶片衰老的关系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结实前、中期根系伤流液和叶片中的玉米素(Z)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与其父本扬稻6号无明显差异,似显著高于三系杂交稻汕优63;在灌浆后期,两者含量明显低于汕优63和扬稻6号。根伤流液和叶片中的Z+ZR含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r=0.88^**~0.93^**),表明植株早衰与根和叶片中较低的细胞分裂素有关。灌浆中、后恻叶面喷施10^-6mol·L^-1的Z可明显提高两优培九叶片中Z+ZR的含量,延缓衰老并能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抗旱型稻根系形态与机能的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以6个抗旱性不同的栽培稻品种为材料,对其根系形态及解剖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旱型稻平均根长、根粗、根系穿透力、不定根伸长速率、不定根中柱及导管面积等显著大于非抗旱型品种;而根干重、不定根数量、根冠比及根系的渗透调节能力等指标,抗旱型与非抗旱型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对栽培稻抗旱性的形态指标与抗旱机理进行了探讨。水稻品种间穗重构成因子的差异性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稻穗不同部位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变化趋势及根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一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颖花数的百分率,穗重大的品种全穗及其上、中、下部均小于穗重小的品种,以中部下降幅度最大;二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颖花数的百分率,穗重大的品种全穗及其中、下部均大于穗重小的品种,以下部增加幅度较大。②籼稻品种一次枝梗颖花数占全穗颖花数的比例相对较小,二次枝梗颖花占全穗颖花数的比例相对较大,粳稻品种变化趋势与此相反。③同一品种一、二次枝梗结实率及饱粒千粒重的差异,粳稻大于籼稻。④增加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饱粒千粒重均能提高穗重,以每穗颖花数(尤其是二次枝梗颖花数)的促进效果最显著。⑤发达的根系性状是重穗型品种一个重要的特征。磷硒交互作用对水稻硒吸收累积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平磷、硒交互作用及其对稻株生长和硒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施用一定量的硒,可促进稻株生长;施硒量过多,无论供磷量多少,植株均会受到伤害,生物量降低;供硒量增加,水稻中硒含量持续增加;硒在稻株各器官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秸秆、糙米和糠。土壤施磷0.08g·kg^-1,秸秆中硒含量和累积总量低于对照,施磷量增加到0.40g·kg^-1,秸秆中硒含量和累积总量增加,分蘖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熟期变化趋势与此相似,但差异不显著。高产条件下泗棉3号棉铃增重与株型关系的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对高产条件下泗棉3号棉铃增重的理想株型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茎和果枝节间保持适宜的长度、较多的果枝数及适宜的节枝比,可增加果枝粗度,尤其是上部和中部外围的果枝粗度,增加中上部果枝向值,是高产棉铃增重的结构基础;果枝向值这一指标可衡量果枝和叶片的着生状况。高温胁迫对Bt转基因棉叶片毒蛋白含量的影响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以科棉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连续48h的40℃高温胁迫对棉花果枝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Bt毒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一直增加,其中以胁迫后12h内增加速度最快;可溶性蛋白含量急剧下降,胁迫后24h内下降最快;叶片Bt毒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基本一致。高温胁迫后可溶性蛋白含量与Bt毒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则与Bt毒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盛花期相比,结铃盛期高温胁迫对Bt毒蛋白含量的影响更大。加工类型黄瓜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对19个加工类型黄瓜品种的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主战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个品种分为产量、形态和品质3个主成分因子,其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9.81%,而且基本上可描述7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当类平均距离为1.035时,19个品种被聚为短果和长果2种类型,而当类平均距离为0.942时,19个品种被聚为短果中等品质、短果优质和长果高产3种类型。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评价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通过对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扬州市城区现存古树名木430株,隶属35科、51属、58种。其中,1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349株,隶属25科、29属、33种;300年以上树龄的一级古树35株;树龄最长的达1020年,为唐代的银杏和槐树各1株。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遗存,以银杏为最多,计104株,其次为圆柏84株,瓜子黄杨39株,桂花19株,广玉兰19株。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的栽植分布,多与寺庙、宅园紧密相关;其地域特征,集中在瘦西湖-蜀岗风景区、东关街历史街区、南河下历史街区以及文昌中路沿线和汶河路沿线。植物源蔬果农药残留洗涤剂的研究 免费阅读 下载全文 从多种植物源材料中筛选出几种表面活性物质,经多元复配制成植物源洗涤剂,研究对蔬菜、果品表面残留农药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植物源洗涤剂对蔬菜、水果表面残留农药的清除率高达80%以上,比清水冲洗效果高20%~40%;用植物源洗涤剂清洗后,蔬菜、水果表面的大肠杆菌等细菌数显著减少,而且对人和环境无害。
《江苏农学院学报》期刊简介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2049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229/s